在淮南二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学生亲切地称他“Log”。这个听起来理性又略带神秘的称呼,不仅源于他数学教师的身份,更源于
他三十年来如log(对数函数)般清晰而坚定的教育轨迹。葛明友,用数理逻辑诠释育人真谛,以匠人之心点亮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
Log,是智慧的“函数”:以专业与热爱定义课堂
1995年,葛明友初登讲台。那时的他或许不曾想到,自己将用整个教育生涯去诠释“数学教师”这四个字的重量。“数学是神奇
而又美妙的,老师不能只做解题大师,还要培养数学思维。”这是他扎根讲台30年始终秉持的教学理念。
他的课堂,从不以题海战术取胜,而是注重思维的启发与结构的建立。他善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而具象的认知路径,
让畏惧数学的学生也能找到入门之钥。2015届一名女生在高三阶段仍对数学学习充满困惑,葛明友不仅额外安排时间辅导,而且从
根本概念入手帮她重建信心。最终,这名学生高考数学取得125分,顺利升入理想大学。类似的故事,在葛明友的教学生涯中比比皆
是。
他教的是数学,传递的却是思考的方法、认知的勇气和学习的热情。正因如此,他所带班级的高考数学成绩常年位居全市前列,
甚至曾创下一个班10人满分的纪录。更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学生因他而爱上数学,在大学乃至职业生涯中继续追寻数学的光芒。
Log,是温暖的“原木”:以坚守与真诚陪伴成长
葛明友从教30年,担任班主任27年。他说:“教师,教的不仅是书,更是人。”这份“教人”的担当,体现在他对每一位学生的
深切关注。
他班里曾有一名易怒的学生,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葛明友没有批评、没有说教,而是轻抚其背,耐心倾听。他发现这名学生易
怒的背后承受着家庭暴力的阴影,于是从社会规则、情绪管理、人际沟通等多方面一点点引导,帮助他学会理性应对冲突。后来,
这名学生不仅成为班规的模范遵守者,更在一次次班级事务中展现出责任心与正义感。
葛明友的班主任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以及对学生个性与家庭情况的如数家珍。葛明友用心爱着学
生,学生也给了他一颗颗闪亮的心。他的班级,因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屡次获得“先进班集体”的荣誉,2025届31班被评为淮南
市“先进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2025届高考,他所带班级平均分达658分,3人跻身全省前100名——这些数字背后,是一
位班主任用白发与岁月写下的教育忠诚。
Log,是远航的“灯塔”:以创新精神托举英才
作为淮南二中数学竞赛教练员,葛明友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竞赛辅导不同于常规教学,要求教师不断自我迭代、持续学
习。他研读大量竞赛专著,反复琢磨命题趋势,为学生铺就一条清晰而坚实的竞赛之路。
他深知,竞赛生往往天赋突出但也更敏感、压力更大。因此,他不仅做学生的“教练”,更做他们的“朋友”和“灯塔”。无论
是课后答疑、假期加训,还是心理疏导、生涯规划,只要学生需要,他总陪伴在身边。近三年,他指导的学生中有2人获全国数学联
赛安徽省一等奖,36人次获省二等奖。他两次被中国数学学会评为“优秀竞赛教练员”。
但在学习中,他从不将竞赛成绩视为唯一目标。他坚持“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科交叉与素养融合。在他
担任班主任的2025届31班,不仅高考成绩出色,五大学科竞赛中也涌现出大批优秀学子,包括2人进入省集训队,5人获一等奖,18
人获二等奖。
葛明友常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他的白发,是岁月的痕迹,更是无数夜晚伏案备课、与学生促膝谈心的见证
。他的笑容,是学生归来时一声“Log老师”就能点燃的光。他的幸福,很简单——就是看到学生成长、成才,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淮南二中,Log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在无数被他点亮的学生心中,他已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一段青春里最温暖、最明亮的坐
标。本报记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