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培优促强扶大”,聚力制造强市建设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培优促强扶大”,聚力制造强市建设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14 9:13:0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规上制造业增加值、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8.4%、51.1%,分别较上年同期提升4.1、7.7个百分点,培优促强扶大工程对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培优促强扶大”,聚力制造强市建设

今年2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淮南市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实施方案》,吹响了我市坚持制造强市建设,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号角。

随即,我市优选114户制造业企业进入培优促强扶大培育库,通过对这些成长性强的企业采取个性化的精准帮扶,助推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一批优质企业表现可圈可点,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活力。

上半年,中环新能(安徽)先进电池制造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唐兴装备T10系列顶管掘进机获评省首批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能启电气、益益乳业、埃夫利舍智能科技、有度智能机器人4户企业进入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特码斯派克防爆柴油机管路抓举车获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近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企业培优促强扶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相关情况发布。记者了解到,培优促强扶大培育企业对全市制造业的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规上制造业增加值、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8.4%、51.1%,分别较上年同期提升4.1、7.7个百分点。

突出标杆培育、龙头引领、示范效应,我市加强监测评估,积极为企赋能,引领企业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取得明显实效。

——培育企业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市培优促强扶大培育库114户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93.5亿元,同比增长40.1%,高于全市规上制造业产值增速33.9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的50户,其中同比增长50%以上的32户。

——发展动力迭代升级。65户企业实施技改项目76个,占全市项目数的32.3%,总投资158.3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36.8%,已累计完成投资46.9亿元。其中,唐兴非开挖装备产业园项目、新鸿药业胆固醇扩建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7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8.6亿元,培育企业壮大规模能力提升。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114户培育企业中,能启电气、埃夫利舍已位列国家5G工厂,当前我市正在组织申报17户,其中培优促强扶大企业8户。正在组织申报的13户省级绿色工厂中,利来汽车、唐兴装备、中电环保等培优促强扶大企业占据12个名额。

——集聚能力持续提升。在达因汽车空调、利来汽车、唐兴装备、凯盛重工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下,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大通区现代煤机及应急装备智造产业集群先后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8个县区围绕光伏电池储能制造、化学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11个集群方向开展的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深入推进,培优促强扶大企业对县区产业积聚和主导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

——为企服务不断深化。我市推动市县两级领导对培优促强扶大企业进行全覆盖包保联系,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用工、市场、政策扶持等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已为培育企业有效解决各类问题128项。合计为培育企业对接融资54笔、投放贷款3.46亿元,争取到位制造强省、国家超长期国债等上级资金项目16个、2932.3万元,兑现制造强市(免申即享类)资金项目59个、646万元。

制造强市风正劲。我市将坚持把做强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新质生产力持续充盈我市产业发展的基本面。

(记者 周玲)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