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优质土特产如何香飘大市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优质土特产如何香飘大市场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14 7:09: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农产品消费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农业生产,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近日,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9个方面23条举措。《方案》的发布,释放出拓消费、扩内需的积极信号。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地貌多样,孕育了大批独具特色的乡村土特产。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众多土特产培育成支柱产业。云南的咖啡有“咖”位,广东茂名的荔枝结出“甜蜜果”,山西大同的黄花菜开出“致富花”,就连以往依赖进口的鹅肝、蔓越莓等“洋货”,如今也成了新的特产,走向世界。“十四五”时期以来,我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达3.6万个。2024年,我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越来越多的土特产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成绩有目共睹,但短板不容忽视。例如,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不少农业企业依赖收购初级农产品维持经营,利润空间有限;流通成本高、损耗大成为瓶颈,土特产多为鲜活农产品,极易腐烂变质,我国蔬果采后损耗率高达20%至30%;农文旅融合深度不足,同质化问题突出。

如何让小小土特产更好地走向大市场?今年3月份,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促进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此次出台的《方案》亮点在于精准施策、全链条发力。一方面,聚焦农产品消费的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3个关键环节,提出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丰富农产品消费场景、深化游购一体、挖掘网络销售潜力等举措,精准破解堵点难点;另一方面,加强部门协同,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全链条协同监管,以系统性部署激发市场活力。

这些年,从“有啥买啥”到“啥好买啥”,从填饱肚子到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在消费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优质优价”买单。《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预测,未来10年,随着我国经济稳健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蔬菜、水果、肉类、奶类以及水产品等农产品消费持续升级,高品质与特色化需求将持续攀升。

小特产承载着大期待,但要从田间地头走向大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并非易事。首先需要深耕品质,持续满足消费新需求。有了过硬的产品,还需要懂营销、有渠道,方能实现“优质优价”。此次《方案》的一系列举措,瞄准农产品加工的“创新点”,打通产销对接的“关键点”,呼应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目标,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质效。期待政策加速落地见效,让更多优质土特产香飘大市场,绘就消费升级新图景,拓宽乡村振兴新路径。

(梁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