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老屋生金 民宿富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老屋生金 民宿富民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14 9:05: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清晨薄雾未散,安徽淮南八公山区妙山村的青琅玕民宿院坝里,老板许过已经在忙着冲泡本地采摘的“欧里棘”野茶。茶桌旁,几位外地游客正对着远山拍照,茶香混合着草木清香,在晨露中弥漫。“住在这儿就像住进画里,早上品茶,午后寻幽,晚上围炉听山风,这趟值了!”游客李女士的赞叹,道出了妙山村民宿的独特魅力。

“之前从没想过我们这地方能开民宿,更没想到生意这么好。”许过拿出3年前的老照片,照片里是破败的老屋。如今,这座改造后的院落青瓦白墙,推窗满眼绿意,屋后便是漫山竹林。“恰逢区里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就想着开个民宿试试。”越来越多像青琅玕这样的民宿,沿妙山村蜿蜒公路错落分布,家家有景致,院院有特色,自成一派风情。

为打开文旅融合新局面,八公山区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动民宿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激活乡村闲置资源。重点支持全国文明村妙山村探索新路,以“两闲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为抓手,流转闲置民房11户约3500平方米,先后投资700万元,依托地理优势和乡村特色建成8个特色院落,提供吃、住、研学一站式服务。近来,已接待研学、疗养、团建等团队20余批次,服务近12万人次,创收80余万元,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村头的游客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热情介绍:“妙山村民宿依山坳而建,青瓦土墙古韵悠长,院内花草点缀。推窗见竹海,清晨闻鸟鸣,住着清净舒坦。”村支书贾全少表示,民宿集群的兴起让沉寂的山村热闹起来。妙山村从年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薄弱村,到2024年实现经营性总收入82.60万元,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客人来了不光是住在这里,更要带走妙山村的味道。”许过的民宿大厅里,摆放着包装精美的特产礼盒。仅在八公山部分区域生长的“欧里棘”野茶富含氨基酸,冲泡后茶汤清亮回甘;散养竹林里的麻黄鸡啄食虫、草长大,肉质紧实筋道。“以前茶农采了茶,没人知道也没人买,自家喝着玩。现在能靠这赚钱,增加了收入。”一位村民算着账,他家的“欧里棘”野茶根据品质,价格最高可达千元一斤。麻黄鸡是不少游客的“心头好”,味道地道。在这儿,品尝鲜嫩的麻黄鸡,听老板讲述它从汉代“贡鸡”到如今特色美食的故事,再配上当地清茶,满满都是淮南的乡土滋味。

妙山村民宿集群紧扣八公山生态与文化特色,在保留青瓦土墙、木窗石院等乡土肌理的同时,配备空调等现代设施,茶吧、书吧、家庭影院等配套完善。目前,节假日当地民宿入住率达90%以上,凭借优质服务和独特风情,成为区域乡村旅游的亮眼名片,为当地文旅产业增添了活力。

如今的妙山村,正以民宿为支点,撬动山水资源与特色物产的价值,让“住民宿、品特产、游山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如村民常说的:“一院一景藏山水,一户一业富乡亲。”

(中国文化报记者 孔令晖 通讯员 胡亚轩)

(《中国文化报》8月13日5版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