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从军营到警营,从抗洪英雄到生命使者,人民警察徐跃用28年的坚守与奉献,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7月22日,这位基层民警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军旅淬炼:铸就忠诚品格
1997年,18岁的徐跃怀揣着报国理想参军入伍。次年夏天,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他随部队奔赴和县抗洪一线。面对汹涌洪水,徐跃和战友们手挽手、肩并肩,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38个日夜,我们只有一个信念:誓死守护大堤,保卫百姓安全。”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徐跃依然心潮澎湃。当部队撤离时,当地百姓眼含热泪、追车送别的场景,至今令他难以忘怀。
因在抗洪抢险中的英勇表现,徐跃荣获优秀士兵称号。他也因在各方面的优秀表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3至2004年,在军校深造期间,他带队参加辽宁地区演习比武。训练场上,他言传身教,耐心指导每个战术动作;比武场上,他沉着指挥,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终带领团队连续两年斩获佳绩,个人也因此两次荣立三等功。
警营坚守:平凡岗位显担当
2006年转业从警后,徐跃将军人作风融入公安工作。在凤台县城关派出所,他用真心对待每一起警情,用温情服务每一位群众。
一个盛夏正午,徐跃巡逻时发现一名走失幼童。他顶着烈日走访数小时,最终帮孩子平安回家。在他负责的辖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许多独居老人。一天晚上10时许,他接到外地子女报警称独居父亲失联。徐跃一边安抚报警人情绪,一边调取老人居所附近的监控视频,经过通宵排查,最终在一处水沟边找到昏迷老人并及时送医。
2023年某个傍晚,一对夫妻焦急报警称孩子放学未归。徐跃立即调取周边监控,在数小时的海量视频筛查后,锁定了孩子的最近踪迹。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判断孩子可能仍在附近,于是打着手电筒,在黑暗中一处一处仔细搜寻,最终,在一处废弃的养鸡棚内找到了熟睡的孩子。
疫情防控期间,他身兼数职,既是秩序维护员,又是药品配送员。手提药袋穿梭街巷的藏蓝身影,成为了封控区最动人的风景。
从警以来,徐跃先后获得市公安系统“岗位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和集体三等功等荣誉。然而他最珍视的,却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最让我开心的,就是穿着警服走在路上时,群众那会心的微笑和亲切的问候。”
生命接力:大爱无疆暖人心
18岁起,徐跃就坚持无偿献血。转业从警后,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仍保持着每年一次无偿献血的善举。2020年4月,在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挽救生命后,他毫不犹豫地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25年6月,徐跃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告知他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面对这个能挽救生命的机会,他当即表示同意捐献。
考虑到基层派出所工作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家中还有老人和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为免家人担心,他选择隐瞒实情,以“出差办案”为由完成捐献准备。“我平时工作忙,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事情,家里人一直都为我担心。这次捐献也不想给他们增加心理负担,待我捐献后,健健康康地站在他们面前,他们也就安心了。”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对家人的深情。
7月22日,徐跃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淮南市第88例捐献者。从抗洪勇士到人民警察,再到生命使者,徐跃用行动诠释——奉献没有界限,担当永不褪色。
(记者 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