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凤台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全国展览展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凤台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全国展览展映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7/9 9:17: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日前启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览展映活动”中,凤台县国家级非遗凤台花鼓灯传承人邓虹名列其中。活动通过影像资料、人物访谈等形式,全面展示凤台花鼓灯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非遗保护中心以及300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联办。活动包括“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和“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成果展通过“滔滔长河”“巍巍高山”两个篇章,系统全面介绍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成果,将持续至10月31日。展映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映44部第六批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综述片。

“我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跳花鼓灯、教花鼓灯。”年过八旬的邓虹这样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1957年,年仅13岁的邓虹进入凤台县推剧团,与花鼓灯结缘,师从李兆叶、陈敬芝等著名花鼓灯老艺人。邓虹专攻花鼓灯中的“兰花”角色(女性角色统称),她与搭档张士根编导表演的《小花场》在1986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荣获编导三等奖和表演三等奖,让凤台花鼓灯登上全国舞台。自1990年以来,邓虹致力花鼓灯新生代培养工作,先后培养了近300名学生,将花鼓灯技艺薪火相传。她的传承记录《邓虹——花鼓灯(凤台花鼓灯)》被评为优秀成果。

记录保存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化和旅游部自2015年起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来,已支持对2290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此次活动将全面展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成果,讲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记录工作者的感人故事,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记者 贾静 通讯员 常开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