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盛夏时节的重要节气,暑是炎热,小暑为小热,还未达到大热。小暑后的大暑,进入大热气候。民间谚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时节,炙热而又灼人的阳光,田野里散发的阵阵热浪,透出小暑时节盛夏的魅力。
小暑时节,盛夏的美丽景色。炙热灼人的热浪,令淮河大地,八公山林进入夏天鼎盛时期。村庄里、山峦间,树木葱茏,青绿的枝叶遮天蔽日,为林间小路,为村庄人家送来浓浓的清静与凉爽。路边,村旁,一排排银杏、榆树、槐树、枫树等各色树木,浓密青绿的枝叶,在阳光的映衬下洗去了小暑的尘埃,洗去了人心的烦恼。又好似穿戴整齐的凛凛武士,恭敬而整齐地站立在道路两旁,直至延伸到山中老林,而连成一片绿色海洋。小暑的树林,有静谧,也有壮丽。当朝阳洒在八公山野、淮河大地时,满山遍野,满世界变成了金色的乾坤。山顶的彩云随着朝阳的变化而变幻出各种物象,仿佛是画家精心绘制的一幅幅美丽壮观的画卷。鸟儿愉快而轻松地在绿色世界中穿梭着,歌唱着。满世界清脆悦耳的鸟语,在淮河大地回荡,清新而美好的歌,为淮河大地,八公山林注入了蓬勃生机。知了也在声嘶力竭地鸣叫着;青蛙躲在池塘边青草丛里聒噪,荷花不畏酷热,摇曳美姿散发清香。淮河儿女在上天赐给的美丽景色中,感受着自然无言而震撼的崇高。小暑的盛夏,传递着生命的高昂,展现出万物蓬勃。淮河儿女心静无澜,浅笑安然。
小暑时节,农家田园的美景。淮河田野,八公山大地,大秋作物播种完毕,早稻处于灌浆后期,中稻拔节,进入孕穗期。绿色稻田里,稻谷抽穗在风中微微摇曳,如大海轻轻翻滚的细波微浪。那些小而青嫩的稻穗,经过春日的播种、夏日的生长,在小暑时节进入了快速疯长期。每头稻穗都蕴含着农民的汗水与希望,稻穗的饱满,孕育着丰收喜讯。小暑时节,是雨水增多的日子。淮河农谚“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是说五月旱一点,利好农作物扎根生长。两暑间雨水增多,对农作物生长益处多多。淮河儿女高度重视农田灌溉,田间的水渠里,清澈的水流缓缓流淌,为秋作物生长提供了充分的水资源。水渠的流水与蝉鸣交汇共声,好像是大自然倾心诉说这片土地的美好故事。密布淮河大地纵横交错的灌溉水渠,既是农田灌溉的鲜甜乳汁,也是淮河大地的血管脉搏。这是淮河儿女改造自然及千年农耕文化的传承智慧。
小暑之后,淮河地区逐渐进入三伏天。夏至后,白昼短,黑夜长,暑热潜伏着阴凉因子,称为“伏”,即伏藏。从小暑至立秋,称“伏夏”,是全年气温大热最高时期,民谚“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易经》记载,小暑卦象为“遁”。遁是退避、隐居的意思。古人言:应夏藏,闭门谢客。淮河儿女在伏天,尊古人教诲,减少外出,以避暑气。此间,气温极高,人心烦躁不安,疲倦乏力,极易中暑。淮河儿女有过好伏天的巧方妙法,食以清凉消暑食品,淮河人爱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初伏时节,新麦满仓,暑热使人们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佳。饺子、面条是日常食品中的佳品。再者,小暑时节多食黄鳝。淮河人常说“小暑黄鳝赛人参。”此时的黄鳝体壮而肥、肉质鲜美,爽口利身。其性,温而甘,有益气补肝、除风强筋的作用。是冬病夏补的最佳良方。
小暑时节,万物向美而生。淮河的小暑时节,盛夏的青绿、花红、凉风、骤雨悄悄汇聚,呈现出丰盈圆满之态,万物同盛,向美而生。小暑中最热烈的时光,依次呈现出最美最富生机的风景。晨的清露,夜的萤火,在盛夏的炽热里,点缀着夏的绚丽美景。万物疯长,盎然着活力,伴随阴晴变幻,烈阳的午后,忽有滂沱大雨,既让人措手不及,又让人安享夏雨的清凉。小暑变幻莫测的气候变化,让人们既学会清空多余情事,又学会生活中的气度优雅。不为灼热酷浪所扰,静心观物,懂得万物向美,遵循自然韵律,寻觅清凉之境。懂得愈酷热,万物愈旺盛。遵天道,应时令,体悟生命真谛,让心灵得以升华。
淮河的小暑,带来盛夏的流火,继续着万物向美而生的繁华。感念小暑让盛夏走向火热,让生命臻于精粹,让人间烟火腾腾繁盛,使淮河大地日月精华如诗似画。
(刘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