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田家庵区加强传承创新让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田家庵区加强传承创新让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7/1 8:47:5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年来,田家庵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加强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融合、打造非遗工坊、扶持人才培养、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截至目前,田家庵区拥有紫金石线刻、永京拳、剪纸、淮南烙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个,省级项目3个传承人2人、市级项目9个传承人10人,区级项目5个传承人12人。

深入挖掘,筑牢非遗保护根基。一把刻刀、一块石头、一双巧手……四十余载,在淮南紫金石线刻传承人张华君笔耕刀琢的从艺生涯中,传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线刻技艺,并首次把线刻技艺搬到中华名石淮南紫金石上,填补了淮南紫金石线刻的空白,被誉为新时代淮南线刻第一人。近年来,田家庵区加强非遗挖掘整理、申报推荐、活态传承,推动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同时,该区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进行整体性保护,使非遗与地域文化共生共荣。

创新融合,激发非遗产业活力。田家庵区积极探索“非遗+产业”模式,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需求结合起来。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无论是年节时张贴的窗花,还是婚庆时耀眼的“囍”字,都传递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淮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周琴多年来凭着努力,精炼技艺,将传统文化与剪纸艺术巧妙结合,开发出大众喜爱的作品,唤起人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作品已广泛应用于文创产品、家居装饰等领域。如其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十二生肖系列》《一带一路》等作品,向大众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深受市场青睐。寿州窑陶瓷技艺传承人结合现代审美,开发茶具、摆件等文创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路。 

广泛宣传,提升非遗影响力。近年来,田家庵区通过多种渠道扩大非遗传播,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期间举办非遗展演、市集等活动;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让群众近距离体验非遗魅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非遗项目,提升社会关注度;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结合淮河文化等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据悉,目前,田家庵区非遗工坊已培训超3万余人次,带动就业2000余人。下一步,田家庵区将进一步完善非遗产业链,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载体。

(通讯员 吴喆敏 记者 李东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