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开门教育见成效:群众身边事 件件有回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开门教育见成效:群众身边事 件件有回音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6/26 8:45: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没想到刚向社区网格员反映器材损坏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现在晚上出来锻炼方便多啦!”近日,在谢家集区谢家集街道西城社区健身广场上,看着新维修好的健身器材,前来健身的王大爷情不自禁地称赞。

“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西城社区党总支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接到居民诉求后,社区立即对健身器材进行全面检修,以高效服务及时回应居民的需求。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谢家集区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自觉“给群众办事、做服务”,确保学习教育入心见行,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孩子出生当天,出生证、户口、医保参保这些手续在医院就全办好了,省去了东奔西跑的麻烦。”在谢家集区新华医院“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服务点,新手爸爸陈先生抱着孩子笑容满面。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谢家集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情、办实事,努力办好群众身边事。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办理新生儿出生证、户口“材料重复提交”“跨部门协调难”等痛点,区卫健部门联合区数据、公安、医保、人社及助产机构等多部门,将涉及4个部门的8个事项集成到助产医院。线下,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区数据资源局赴助产机构开展指导,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医护人员及家长熟悉流程;线上,提供即时答疑,确保服务灵活便捷。同时,推行“床边办”特色服务,医护人员手把手指导产妇通过“皖事通”APP完成证件联办,实现“足不出院”即可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等事项,大幅缩短办事时间与材料提交量。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实现数据共享与政策协同,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3月以来,符合“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条件的,助产机构做到“应办尽办”,办理率达到100%。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谢家集区各级党组织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收集网络。线上依托网民留言、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数字化平台,24小时不打烊收集群众对干部作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线下创新“老支书调解委员会”“谢大姐”等服务模式,党员干部主动下沉村社区,与群众一边拉家常一边收集诉求。望峰岗镇刘岗村党支部建立12345热线“接诉即办+长效管理”机制,发挥党员先锋队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公厕清理、村内道路交通安全等问题;杨公镇汤王村党总支开展“关爱夕阳红”行动,为10位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陪伴等定制服务,让“老有所安”更有温度。

截至目前,谢家集区已围绕民生实事、产业发展等方面梳理出260余条意见建议,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40余件,推动了问题解决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治理”升级,真正让学习教育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学习教育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谢家集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持续以“民声呼应”为导向,坚持“线上收集+线下走访”双轮驱动,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回应群众关切,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确保学习教育成果让群众可感可及。

(记者 吴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