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2025高考作文试写 | 赓续民族精神 开辟时代新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2025高考作文试写 | 赓续民族精神 开辟时代新局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6/10 7:30:4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方宝庆面对苦难孩子的“开不了口”,是普通人深埋心底的坚韧不屈;艾青以鸟自喻的“嘶哑喉咙”,道尽了伤痕累累却至死不渝的爱国赤诚;穆旦诗中“带血的手”与“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宣告,则共同镌刻下自强不息的民族轨迹。三则材料交织,不只是回望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新生,更是在叩问一个伟大民族的未来该由谁书写,如何书写。我想答案只有一个:我辈青年当矢志不渝赓续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坚韧不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沉底色。

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当“莫谈国事”的禁令如同锁链封住民众的热血喉舌,我们不禁惶然:个体是否会在时代的囚笼中磨平棱角?无声的沉默是否终将铸就集体的沉沦?但历史长卷以浓墨重彩昭示:中华儿女沉默非为屈服,恰似暗潮涌动,潜行待发。此坚韧之魂,如星河中璀璨恒星,穿透历史厚重的云翳,照亮了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征途,让中华民族这艘古老巨轮在惊涛骇浪中永不倾覆。

爱国赤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标识。

爱国主义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在历史长河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昨日之中国”,南湖青年于风雨飘摇中振臂高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力挽狂澜;“今日之中国”,喀喇昆仑的战士于外敌进犯时摇旗呐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战功赫赫。“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至今仍是维系、激励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从欲说还休的喑哑,到声嘶力竭的呼告,再到拥抱光明的歌颂,不是英雄的赞歌,而是人民汇聚家国力量的史诗。相拥的血手,是民族中每一个人历经苦难的手。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自强不息之魂,恰似滔滔江水,奔腾不息,推动民族巨轮勇往直前,跨越重重险阻。

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属于我们的担与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十字路口,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以坚韧为基,爱国为魂,自强为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立潮头,开拓进取,让民族精神的光芒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长路,铸就民族复兴的巍峨丰碑。

(寿县一中高二(3)班 邱思语)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