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2025高考作文试写 | 以喉为剑 以血为墨 书家国之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2025高考作文试写 | 以喉为剑 以血为墨 书家国之章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6/9 7:06: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老舍笔下欲言又止的沉默,是山河破碎时欲说还休的隐忍;艾青诗中嘶哑歌唱的执着,是民族危亡时九死不悔的告白;穆旦笔端带血的拥抱,是文明觉醒时刻骨铭心的誓言。家国情怀从来不是悬浮于云端的概念,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深情,是熔铸于灵魂的担当,是无数代中国人用沉默的坚守、呐喊的勇气与沸腾的热血书写的精神史诗。

沉默的喉舌里,藏着最滚烫的家国之思。

当圆明园的火光映红北京城,当旅顺口的鲜血染红黄海浪,当南京城的惨叫撕裂长江水,近代中国多少仁人志士欲哭无泪、欲语还休。他们被国内反动派扼住了咽喉,被国外侵略者堵住了口舌,能做的唯有沉默。但沉默不是麻木,而是隐忍,是坚守,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些积累沉默的坚守终有一日会如岩浆般喷涌而出,进而爆发出最为强力的呐喊。

嘶哑的歌唱里,唱响最炽热的赤子之心。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份爱在民族危亡时化作穿透阴霾的呐喊。梁启超在《新民说》中疾呼:“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他用如椽巨笔剖析国民性,用“少年强则国强”的呐喊,唤醒沉睡的东方雄狮。为唤醒“愚弱的国民”,鲁迅以笔为剑,在《狂人日记》里撕开封建礼教的伪善,却在《药》中为华小栓的坟添了一朵小白花。这些带着伤痕的文字,不是软弱的哀鸣,而是清醒的觉醒——当一个民族懂得用歌声唤醒沉睡的灵魂,每一声嘶哑的呐喊都是希望的火种。

带血的手掌里,捧起最辉煌的复兴之梦。

穆旦用带血的手掌给予的拥抱中,蕴含着穿越苦难的坚韧,这份坚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鲜血与汗水书写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复兴史。中国工农红军历尽沧桑,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带血的双手拥抱涅槃重生的中国革命;詹天佑设计修建京张铁路,以布满汗水的双手拥抱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躬耕田野,培育杂交稻,以沾满泥浆的双手拥抱国人越端越牢的饭碗。这些“带血的手掌”,正是与民族命运紧紧相握的决心。当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交织,每一道伤痕都是复兴路上的里程碑,每一次成功都是无数双“带血的手掌”托举的结果。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老舍的沉默、艾青的歌唱、穆旦的拥抱,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回响,而不变的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精神密码。今天的我们,当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的行动中,以喉为剑,斩破迷茫;以血为墨,书写担当;以心为印,不负家国。

(寿县一中高二(2)班 张翔)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