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2025高考作文试写 | 于沉默中呐喊 于东方立脊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2025高考作文试写 | 于沉默中呐喊 于东方立脊梁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6/9 7:02:1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老舍笔下《鼓书艺人》中的沉默,艾青嘶哑声中对土地的深情呐喊,穆旦“带血的手”中传递的民族火炬……他们跨越时空,诉说着中华民族从沉默到呐喊、从屈辱到崛起的征程。事实上,民族复兴,正是一部由集体沉默到个体呐喊,再到集体呐喊,最终拥抱美好未来的壮美乐章。

失语与沉默,是旧社会黑暗与压迫下劳苦大众痛苦压抑的写照。封建礼教与列强铁蹄双重桎梏下,沿海百姓面对侵略忍气吞声,“包身工”在剥削中敢怒不敢言。正如《鼓书艺人》中“开不了口”的艺人,他们的声音被强权掐灭,苦难只能化作无声的积压。但沉默并非屈服,而是抗争的蓄力,正如种子终将破土,沉默必将喷薄为呐喊。

然而,沉默绝非屈服的投降书。恰恰相反,沉默是抗争的蓄力。正如地底的种子终将冲破土层,沉默中积蓄的呐喊,是火山必然的喷发。

嘶哑的呐喊,是黑夜中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斗争中发出的怒吼。艾青化作啼血的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哪怕喉咙渗血、声音破碎,也要为土地、为民族发出个体的怒吼。从“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到为共和奔走、十次起义的孙中山;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仁人志士们在黑暗中摸索、在战火中抗争,用嘶哑却坚定的声音,传递着救亡图存的信念,扛起民族的重担。他们以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用生命谱写壮丽的英雄赞歌。

站在新起点,我们当从前人“带血的手”中接过号角,将个体怒吼汇成民族强音。无论沉默还是呐喊,都是人们应对民族困境做出的努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没有沉默的蓄力,呐喊便无从谈起;没有呐喊的惊雷,沉默也失去意义。如今,青年人接过前人火炬,当奋力喊出时代旋律。27岁的“新农人”李楠借助区块链技术,使家乡富硒米销量三年增长20倍,成为“数字新农人”;平均33岁的中国航天团队,以“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的壮举,将中国航天的朝气传递到宇宙深处。你我皆是时代的歌唱家,唯有以奋斗为词、以担当为曲,才能融入民族复兴的大合唱!

如今,民族呐喊已然超越国界,化作世界的精神养分。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和经济格局的根本性变革,中国以“美美与共”之姿,将自身复兴与人类进步相融合:风光发电承载减碳承诺,月壤样本搭建探月桥梁,共研疫苗传递生命希望。新时代的“呐喊”,是更大范围的合鸣。它将在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卷上,勾勒出超越地域的鸿篇巨制。

《可爱的中国》中曾写道:“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如今,身处考场之中,我们笔下流淌的不只是文字,更是“开不了口”的先辈们未竟的呐喊。从沉默到呐喊,从个体到集体,中华民族始终以不屈的脊梁直面挑战。只要你我携手奋斗,这艘名为中国的东方巨轮,必将向着民族复兴的彼岸,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寿县一中高二(2)班 董瀚林)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