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2025高考作文试写 | 以嘶哑之喉 歌民族之魂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2025高考作文试写 | 以嘶哑之喉 歌民族之魂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6/9 7:01:0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泱泱华夏,千载文明,一笔一划皆为血性,一撇一捺都是脊梁。面对昔日苦难的中国,老舍笔下的《鼓书艺人》“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是市井小民的隐忍坚守;艾青愿化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文人志士的泣血呐喊;穆旦以“带血的手”拥抱苦难中的民族,是平凡百姓对新生的向往。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数人民以不同姿态,共同书写着民族魂的篇章——纵使喉咙嘶哑,也要歌以明志,唱响华夏的民族之魂。

沉默:民族脊梁的坚守

《鼓书艺人》“开不了口”的沉默,是时代枷锁下的无可奈何。当表达成为奢望,沉默便化作最锋利的语言——这不是怯懦的隐忍,而是凛然大义的蛰伏。《红岩》中,许云峰、江姐面对严刑逼供,以沉默筑成精神城墙,铁骨铮铮。他们恰似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身陷囹圄仍心向光明,不怕天罚,敢于“盗火”,为苦难中国照亮前路。

百年后的今天,沉默的坚守仍在延续。敦煌守护者樊锦诗扎根大漠数十载,用岁月守护千年文明;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以工匠精神复活文明瑰宝。他们于无声中传递华夏薪火,将沉默的灼痛化作笃定的坚守。这份“不开口”的力量,无关时代,只关文明的脊梁——纵岁月流转,精神的坚守从未褪色。

呐喊:觉醒的时代号角

若说沉默是“静水流深”,呐喊便是“惊涛拍岸”——中华民族的血性,从不在沉默中消亡,而在呐喊中觉醒。听,先辈们的呐喊振聋发聩: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以笔为刃唤醒麻木的灵魂;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以热血点燃抗争热情;方志敏狱中书写《可爱的中国》,瞿秋白刑场高唱《国际歌》,林觉民就义前洒泪陈词……正如鲁迅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从沉默奋进到呐喊破局,这正是民族魂的生动写照。今日之我们,更应接过文明接力棒:不必如先烈般浴血,但须以时代强音,续写呐喊的篇章。

拥抱:新生文明的传承宣言

抗争的呐喊落定,便是拥抱新生的宣言。穆旦“以带血的手拥抱”的誓言,是民族觉醒的注脚;《黄河大合唱》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吼出中华民族的血性;抗美援朝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彰显华夏儿女的锐气……这些豪情壮语,不仅是苦难的回响,更是新生的序章——手上的血不再是耻辱的标志,而是重获光荣的见证。

从沉默坚守到呐喊突围,再到拥抱新生,我们窥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守护文明根脉,激发前行动能,凝聚奋进力量,方能在历史长河中永葆生机。如今,民族魂的传承已随处可见。校园中,学生书写红色故事,坚定信仰;职场上,人们坚守岗位,以实干诠释担当……这些看似平凡的行动,恰是“嘶哑之喉”的当代群像:我们不必复刻先烈的悲壮,日常生活的坚守,亦是对民族魂的深刻诠释。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唯我华夏无双,与天地共存,与日月争光。让我们以嘶哑之喉,歌民族之魂,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照亮更辽远的未来!

(寿县一中高二(1)班 夏语轩)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