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警网融合+”,编织反电诈安全屏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警网融合+”,编织反电诈安全屏障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5/29 8:46:2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妈您看,反电诈APP下载好了,打开防护按键,就可以阻绝大部分诈骗电话和信息。”淮南高新区弘湖社区办事大厅里,网格员耐心地向居民解释着。

“社区民警的人形立牌放在入口处,反诈条幅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反诈录音要在业主上下班的高峰期循环播放……”山南某小区的50余位楼管和保安,在物业经理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切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山南第七小学阶梯教室里,社区民警正在开展以“小手拉大手,反诈我先行”为主题的教育宣讲课,1000余名学生认真聆听。

今年3月份以来,在山南新区公安分局和三和镇政府的共同发动下,一场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宣防活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三和派出所结合辖区学校多、企业多、人口多的实际状况,发挥“警网融合+”机制优势,紧紧依托5个“在社区”的警务团队,积极组织网格员、楼栋长和“江淮义警”两百余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扫楼行动”,有效压降电诈警情,案件同比下降50%以上,用脚步和汗水,为淮南高新区居民编织了一张财产“安全屏障”。

全员参战,压实宣防“责任链”

三和派出所领导班子每人包联1至2个社区警务团队,依托社区每周工作例会制度,调度团队反诈“扫楼”工作进展,确保入户走访全覆盖。积极发动职教园区“护校少年团”、护航发展“移动卫士”、护校安园“爱心护学岗”、守护家园“睦邻志愿队”等30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参战8次,累计走访3000余人次,最大限度凝聚反诈宣防合力。

保障赋能,筑牢宣防“硬支撑”

制定进家庭、进商铺、进企业、进学校、进场所“五进”工作指引,为社区团队举办专题业务培训会,将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反诈技巧一次性讲深讲透,印制7万余份“警民同心 反诈同行”公开信、“走访不遇告知单”入户发放,有效破解以往宣传“蜻蜓点水”,群众“不知所云”的困局。

精准发力,打好宣防“组合拳”

通过以往警情、案件情况,研判分析高发案社区、多发案校园、易受骗人群,重点开展集中宣防整治,其中治安管辖的绿园社区、泉山湖社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量分别下降80%、43%;累计向辖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发放反诈“公开信”26000余份,集中举办反诈“公开课”24场次,成功创下迄今涉校电诈案件“零发案”纪录。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扫楼行动’开展以来,伴随警情和案件量大幅下降的是群众防范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公安机关报警平台咨询和求助,主动要求民警帮助分辨自己正在接触或将要接触的网络信息是否为诈骗,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被骗概率。”三和派出所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李金伟)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