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焕发土地要素活力 筑牢发展保障基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焕发土地要素活力 筑牢发展保障基石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5/20 9:15: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为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日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林业部门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明确提出包括规划管控、用地用林、资源供应、资源保护、政务服务5方面23条举措,为加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规划建设、用地用林、供地保障和审批质效全流程服务。

优化要素保障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此次起草制定的要素保障政策聚焦规划引领、规划选址、用地用林、土地供应、自然保护地准入、不动产登记等多个环节,以及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全流程工作,将项目建设推进与要素保障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依法依规、精准施策,为项目用地开展全流程服务。

相关部门多方联动,继续完善发展改革、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会商机制,落实重点项目全程跟踪联系服务,积极主动对接淮南高新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淮南煤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上门服务,面对面沟通,优化要素保障工作路径。

此外,我市还落实市级自然资源部门要素保障专班引领作用,构建领导班子成员主负责,专班牵头调度,各科室、事业单位分工协作,县(区)局落实属地职责的重点项目全程跟踪联系服务机制,明确“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安排专人跟进项目,提供用地政策指导,实现要素保障工作多层联动,确保政策真正落实落细。

强化政策引领驱动,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积极推动用地用林联动审批,探索建立用地用林联动审批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实行随到随审、快审快报,实现用地用林报件受理、审查审批全流程业务融合;推动统一数据管理,加快“一张底图”规范化进程,以“三调”成果为统一底版,以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依据,综合考虑地类来源的合理性、合法性,科学合理明确林地管理边界,规范林地管理;推行项目同步踏勘,落实“一次查验”现场踏勘,核实用地范围后,以土地勘测定界结果为基础,统一现场踏勘。推行“一并公告”用地用林,建设项目用地用林可同步公示,在符合公示要求的前提下对公示结果互认,推动用地用林信息高度集成融合。

聚焦乡村振兴需求,提升土地要素保障效能

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乡村振兴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让土地要素“活”起来。今年对各县区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督促县区组卷报批,做好项目用地服务,安排比例超过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农民建房指标用于保障县区农村村民住宅用地需求,做到应保尽保。

指导县区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分解县区责任目标,指导县区项目组卷,加快实施方案审查。结合成片开发方案执行,摸清用地需求,建立与行政区域内开发区对接机制,促进增减挂钩项目后备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及时利用。

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注重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重点落实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及有条件、有需求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加强与精品示范村建设方案的融合,统筹安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合理布局一二三产业项目用地。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落实规划计划,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交通、能源、水利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推动各类建设用地计划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倾斜。推动我市建设项目申报国家、省重点项目清单,探索创新重大项目土地政策支持机制,主动融入区域战略,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工作质效,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强化要素专班职责,健全重大项目用地全程服务机制,打通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注重城乡融合和文旅融合发展,积极盘活低效土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灵活运用先行用地、临时用地、报批用地等方式确保年度季度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我市共批准建设用地14471亩,供应土地12771亩,争取各类建设用地指标1万亩,保障引江济淮二期、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S63高速、S10高速、淮南淮河大桥等重大项目用地,有力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转变服务形式,提升惠企惠民服务能力。主动跟进、靠前指导县区、园区、项目企业做好项目前期,推动与产业项目立项同步开展。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做好不动产登记,深入推进“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等工作,化解房地产、工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不断优化窗口管理服务,提高公众满意度。

(记者 周莹莹)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