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南向北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南向北望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1/1 8:06:0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

省政协组织老委员去阜阳考察,我积极报名参加。

阜阳很多年没有去了,不知变化几何。此外,我还有个私心,即是想趁便考察下处于淮河及颍河上游的阜阳与长江的关系。省政协最近在进行长江文化安徽段研究,我参与了其中关于安徽区域的讨论,觉得颇有意思。安徽因为长江淮河的地理分割,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散装”色彩很浓,文化差异尤为显著,相互间的认同感、归属感很低。有些讨论魔幻,甚至让人仿佛在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沈同芳《江苏省分合问题》:“江北公民多不愿附合于江南”。

千嶂暮云收尽后,一年秋暑洗空时。车入淮南境,便可看到淮河了,她时在左时在右,若隐若现。淮上的秋色独一无二。大平原一望无际,一览无余,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清爽、更辽阔、更高远。大地上铺满了金黄的稻谷、焦黄的玉米和赤红的高粱,鼓荡着满满的丰收气息。甚至高速公路旁种植的意杨、栾树等,也显得高大挺拔,颜色苍黄。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淮河是个特别的存在。河流是极其特殊的河流,流域也是极其特殊的流域。中国七大水系,即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只有松花江和淮河,是唯二最终没有自己入海口的河流。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支流,其经济意义超过黑龙江。淮河则以废黄河为界,再分由淮河水系和沂沭泗两大水系。这两大水系通过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和徐洪河贯通。泗沂沭等河流原来都是淮河支流,后因与大运河相通,进入淮河的水量便受限了。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漕运,河水也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来自长江,而北方只有黄河一段资用,为大运河补水有限。从这个角度,把大运河视为人力做成的长江支流也未为不可。

然后是淮河干流本身。中国历史上有所谓“四渎”,(长)江、淮(河)、(黄)河、济(水),淮河是其中之一。依古人理解,渎,发源注海者也(《尔雅》)。这意味着“四渎”当年都有自己的入海口。今天,长江、黄河的入海口清楚明白,济水已经消失在黄河三角洲里。淮河本来也是独流入海,但现在流淌1708里后,却进入了洪泽湖,进入了“说不清楚的淮河下游”。洪泽湖以东,是平平展展的田畴沃野。古时海岸线逼近镇江、扬州、淮安一线,这一片原应是海洋或海岸沼泽地,如今的平原土地大多是由于黄河、淮河冲沙,加上人工屯田所致。洪泽湖号称亚洲最大人工湖泊,成湖原因主要在黄河、淮河入海遇阻,尾闾部人力促成汇潴,最后在明朝时才定型成湖的。洪泽湖兜不住源源不断的淮河诸水,被逼分散突围,并因此造成历史上的多次灾害。如今洪泽湖的入海通道分为三条,其中的两条即淮河入海通道和苏北灌溉总渠,都是当代从防洪防灾、灌溉耕作角度出发建设的人工杰作,洪泽湖主要的水流还是通过高邮湖,在扬州三江营进入长江再入海,这条自然或半自然状态的入海通道,水利上称为“淮河入江水道”。

参照济水的命运,若不是淮河本身够大够长,加上长江的更大更长,它很可能如同济水消失在黄河三角洲一样,消失在长江三角洲里了。从这里看,从现在看,淮河入江不是借道,也不是“携手”,而是自然而然地归顺,如同湘江进洞庭湖再入长江、赣江入鄱阳湖再入长江一样,自应视淮河为长江的一级支流。

2

车出淮南境,便可看到“颍河大桥”标牌了。但见一泓碧水,温文娴静,优雅从容,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来。

“颍”,是专有名词,指颍河,或称颍水、颍川,至于其他如颍州、颍阳、颍姓等,都是由颍河派生出来的。颍河发源于河南登封,流经河南周口和安徽阜阳大地,最后在寿县正阳关注入淮河,是淮河最大支流,或可算作长江的二级支流了。它上抵黄河,接通洛阳,下连淮河,通江达海。自古便是中原地区的一大交通要道。阜阳是颍河要冲,颍州就是阜阳的古称。

地理是历史的子宫。而离开历史,文化不能存在。

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的鼻祖当属上古《尚书》中的《虞夏书·禹贡》。《禹贡》把天下分为九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浮于淮泗,达于荷”,“淮海惟扬州。氵公 于江海,达于淮泗”。这“淮”字跨了两大州。按今天地理,这徐州,包括今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扬州更大,包括了今淮河以南的江苏、安徽两省,还有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和广东北部等。与阜阳地理相关的还有“荆及衡阳惟荆州”。大体上阜阳在这三州之间。“豫”州(荆河惟豫州)当时可能离阜阳还远点儿。

进入春秋战国,楚国崛起。楚本是先秦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楚勃兴于楚成王之世,奄有江汉,开始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最鼎盛时期的疆土,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东到大海,南起南岭,北至河南中部的广大地区。包括阜阳在内的淮河流域基本在其版图之内。而江淮地区和皖南地区纳入楚国版图时间还稍晚,在其破吴破越之后。

对楚国,历史上有所谓“三楚”的划分。按司马迁意思,大体是,“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今天的安徽,特别是淮南、阜阳等地为三楚交集处,是800年楚国,尤其是后400年的重心所在。楚国最后迁都淮南寿春,是从江汉平原起步东进,然后沿颍河和淮河一站一站、一步一步走过去的。除了淮阳等地,有人推测,太和或阜阳古城遗址或有可能是楚国国都“钜阳”。阜阳故地与中原地区对称,交流频繁,“旧传妫氏女,将适楚人时。因为楚宫媵,来与使车期”(梅尧臣)。中国哲学文学的开拓者、思想巨擘、涡河庄子,就是生于楚、长于楚,且在楚国为官的。

很多人以为跨过淮河,便自然进入北方了。其实并不尽然,还应细细剖看。

下至明朝,朝廷设置江南省,阜阳、亳州一带,均为江南省属,凤阳府管辖,且为(南京)王畿之地。而鹿邑等地则划归北方府治管理。及至清朝,撤江南省分设江苏、安徽省时,阜阳、亳州等地自然划属安徽省属。无论从政治、军事上讲,朝廷的意思都是十分明确,这里是江南或东南的一部分。或者说,期望这里成为江南或东南的一部分。

楚国以长江为轴心发展,在800年时间里,为中国南部地区奠定了厚重的楚文化底色。地域文化表现并不限于名人和名著,文化落地主要表现在人情风俗上。楚地风俗,管仲谓“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张良提醒刘邦:“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太尉周亚夫说:“楚兵剽轻,难与争锋”。及至后世,“淮南衡山,亲为骨肉”,“荆楚标轻”,“颍川剽轻”,“吴越剽轻”,“临淮楚之剽轻”,“人颇劲悍轻剽”,“俗本剽轻”,“其民骁悍而剽轻”等等,对楚人“剽”性格的特征表述,历朝历代都用大类相同词语描述,不绝于史书簿册。而“剽”适用范围大体覆盖了楚国旧地,特别是淮河两岸直到长江流域地区。

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先驱人物,他在划分全国文化分区时,划了黄河三角洲,大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秦岭汉水区,黄河上游区,海河流域和白山黑水等七个区域。他没有把淮河文化作为一块独立出来,但也感觉淮河特殊,所以他又将大江三角洲区再划了江南和淮南两个亚区。但重要的是,他是将淮南区域归在长江大文化圈里的。

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分界,以秦岭——淮河划线。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但细察,却山水有别。秦岭南北差异巨大,而淮河两岸虽呈东西走向,两岸风物却阻而不隔。我到淮南正阳关,看那里的淮河,就是细细的一条线,抬抬腿就可以到对岸了。淮河流域文化,两岸并不能切割,再把淮南、淮北分开,没有必要,也难以做到。

3

多年前,我还在做旅游工作那会,曾到杭州,他们很多广告词都用了欧阳修的《采桑子·西湖好》。我觉得很憋屈,因为这本来是欧阳修为颍州西湖写的。后来,我来阜阳,专门看颍州西湖,并以李白诗句“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为题,写了一篇小广告文章,算是为阜阳宣传尽一点心力。此番再来,别有感触。

“天下西湖三十六”。中国名为西湖的地方多,安徽境内就不少,如寿(春)西湖,铜陵西湖,霍邱西湖等。但颍州西湖不一般,在唐时就是著名风景区,北宋时与杭州西湖齐名,并称“杭颍”。它还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扬州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湖。

但后来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黄河夺淮等原因影响,颍州西湖湮灭无闻。新时代,阜阳人开启颍州西湖修复,希冀复现当年辉煌。如今宏大修复工程已初见成效,包括苏堤、飞盖桥、湖亭、兰园、怡园、撷芳园等主要历史景点都已得到修复或重建。

颍州西湖在阜阳文化发展史上意义很大。阜阳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雅士都与颍州西湖有牵绊。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欧阳修和苏轼。现在颍州西湖里专门辟有“欧苏文化园”。

阜阳的文化鼎盛时期在北宋。当时苏轼称阜阳“士风备于南北,人物推于古今”,“文献相续,有晏珠欧阳修之遗风”。细细考察,可以发现其汇聚的人物多是江南人物,遗风也是江南文风。比如北宋七大名人知颍州,晏殊(江西)、欧阳修(江西)、吕公著(寿春)、苏颂(福建)都是江南人氏,范仲淹世居苏州,苏轼四川眉山,他俩其实也可算作江南人。在阜阳留下诗篇的黄庭坚(江西)、许浑(江苏)等都是江南人。他们所遗诗文,特别是描写阜阳山水的,现在去掉标题和注释,拿出来给人欣赏,如不加特别甄别和说明,直接套用给江南景色,至今还完全适用。

欧阳修对阜阳贡献最大,为阜阳写的诗文最多。他自扬州改知颍州后,便彻底爱上了颍州。《正德·颍州志》卷之六,保留了欧阳修的表文、诗文、祭文、书简若干,还保存了大量欧阳修关于阜阳的诗作。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好》十三首,分春夏秋冬,晴雨朝暮,连用十个“好”,来对颍州西湖反复咏唱。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春深雨过西湖好,画船载酒西湖好,群芳过后西湖好,何人解赏西湖好,清明上已西湖好,荷花开后西湖好,天容水色西湖好,残霞夕照西湖好……他致仕后要求退居阜阳,自号六一居士。“焦陂荷花照水光,未到十里闻花香,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这其中当然有欧阳修个人偏爱,但也不容否定阜阳那时的山水、气质等同或接近于江南。以至今天杭州人借用他的诗句对外打广告,没有人觉得有违和感。

对阜阳贡献大的还有苏轼。他从杭州改知颍州,迟于欧阳修20年来到阜阳。他“作三闸,通焦陂,浚西湖”,自称“出典二邦,辄为西湖之长”。“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千夫余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感叹“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他后来自颍州改知扬州,又感叹“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把杭州西湖、颍州西湖、扬州西湖混一大同,相提并论了。

值得提醒的是,这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向来被视为江南的核心区。并没有被江苏人或苏南人士异议。

欧阳修从扬州移知阜阳,苏轼从杭州移知阜阳,再移知扬州。这三地在他们心中,自由切换,并无区别。如没有相通、相同的自然景色和文化意蕴,很难做到。这既反映宋朝的江山版图所限,更反映了当时的官僚和士大夫们内心,早已把阜阳看作是江南一部分。

而那时,淮河还有自己的入海口呢。

现在阜阳城西北隅的老城墙基上,建有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锜的刘公祠。刘公祠建在垒起的土台上,进院右侧是株高大的枣树,树枝上结满了红布条。树上还挂有熟透的红枣,使得满院充满浓郁的枣香。大殿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重梁起架。大殿前是硕大的盛满香灰的镀铜香炉,大殿旁另有住持房灶房等杂屋。大殿里是典型的混搭风格,正中案上是苹果和矿泉水等,刘锜托柄宝剑端坐中央。左右是当时协助他的八位有功将领和义民等。另外还有送子观音等民间神祇。各尊塑像都是穿红披绿,甚至让人看不清他们到底着了啥装。这种混搭风,可能也是当地老百姓称刘公祠,也为刘公庙,也为大观的缘由。祠是清末年间重修的。1980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百度上可以查到,刘锜在阜阳指挥了的“顺昌大捷”(1140年)。

顺昌是阜阳的曾有名。顺昌战役是阜阳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入史,军事意义自不待说,站在南北交融交汇角度看,它还是南方与北方争锋在皖北区域的最后倔强。从这场战役也可以看出,那时的阜阳与长江及江南的关系是超出今天人们认识的。绝不止于风雅,它还有最铁血的一面。

明《嘉靖·颍州志》卷六“过宾”记载,“(刘)锜自临安溯江绝淮二千二百里,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即下令兼程而进。未至。五月,抵顺昌三百里,金人果败盟来侵。锜与将佐舍舟陆行,行趋城下”。“所部不满二万,而可出战者仅五千”。他与众人合议后,“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以动员将士同心协力,以死报国家,誓于阜阳共存亡。还原基本事实是,他带的兵主要是南方兵,他们是从杭州出发,乘船走水路抵阜阳的。还原成今天的路线,大抵可以推测他是从大运河进入长江,再经邗沟(运河)入淮河,又经淮河入颍河,最后来阜阳的。

数万人连带军需辎重物资,是超大的运输工作量,且一气呵成,中间并无阻碍,没有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这印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说法:守江必守淮。这个江指长江,淮则指淮河。同时印证了,淮,不仅仅只是淮河一条河水,它也应包括支撑淮河的流域水系。江淮一体,淮域一家,自古已经然。把江淮分割,把淮南淮北分割,文化上说不通,在最能体现冲突分量的军事上也行不通。

悲催的是,经过数百年时间酝酿,黄河夺淮(1194—1855)正式登场。此后800年,皖北、苏北及至鲁西南、豫东成为黄河洪水经常泛滥、兵灾匪患高发频发的地区,淮河流域变成了南北之间的“隔离墙”“隔离带”。从此,阜阳整体地位急剧衰退,经济失重,不再是国家倚重角色。军事失要,随着元明清中国大一统国家稳定定型,南北对峙局面减少,地缘战略地位下降。文化失真,在800年的楚文化以及其后千余年以楚文化为底色的文化涵养上面,覆盖了800年的黄泛区文化,其面目日益混沌、粗糙了。

以至到当代,长三角的西北部分与东南部分差距如此悬殊,再没有人“忆江南”,谈什么“未觉杭颍谁雌雄”了。再提淮上与长江、江南关系,倒让人感觉在作天方夜谭了。

4

泉河是颍河的一级支流,或可算作淮河的二级支流、长江的三级支流。“老城东三里之三里湾”,为颍河与泉河交汇处。古“颍州八景”之“新渡波光”即在此处。

正是秋高气爽时候,水流平稳,水量充沛,水质清冽。站在“望波亭”上,看天高地远,双水汇流,“渔歌声动聊清乐,本色光摇揽胜迹”,自有一番心旷神怡。一艘重载轮船,正划着弧线,缓缓驶向阜阳闸。对面岸上,竖着块蓝底白字的“水牌”:阜阳闸至耿楼闸56公里,阜阳闸至颍上闸79公里。原来,阜阳到颍上水路距离只有79公里呀!我暗惊,原以为起码要百公里甚至更远呢。

陪同我来的阜阳文化学者王秋生、李援朝说,这两河交汇处及望波亭一带,就是古新渡码头,过去官人文士迎来送往都在这里。北宋时,从开封下来的人,多半会在阜阳逗留下,再顺颍河淮河东南行,从淮河颍河上来去开封的人,也会在阜阳逗留下,再继续西北行。我不知苏轼和梅尧臣当年是否从这里上船,经淮南前往杭州和宣州的。“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夜发晓未止,独行淮水西”。读他们的诗,取向都很一致。

阜阳历史上有“双头郡”之称,原意指南北朝时阜阳有两个郡治,一为汝阴郡,一为弋阳郡。弋阳郡原在河南潢川,侨置在阜阳。侨置是中国政治治理的发明创造之一,并不仅是安置和保留个行政名称而已,它还有念想和希冀有朝一日回归的实质意义。近代国际政治关系史上,俄罗斯有个“双头鹰”绰号,一般解释是俄罗斯人东顾西昐,要兼得欧洲和亚洲。这东西两种“双头”做法,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差异,给人以很大想象空间。

当下国家正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涉及10个省,均是以省为单位,并不以单纯的流域为界。国家还在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调重点在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体制机制一体化、协同开放、生态环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合作、安全发展等方面一体化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助力,文化发展在促进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激发社会成员的奋斗精神上具有根本意义。安徽因为地理关系,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体现在文化上,是区域色块丰富,总体包容性强,但中心意识不强,东西南北都有,但唯独少中缺中。但没有中,东南西北则无意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全力推进中,不仅在经济上要向东南靠,文化上也应向东南靠。

把淮河文化作为独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符合历史大势,毕竟随着社会发展加速,社会管理范围人口增多,区划趋小,文化研究也需要愈益精准。但我觉得,把淮上文化的独特性揭示出来,更把其与长江文化、长三角文化的相关、相似、相同点揭示出来,强化文化认同,提高安徽文化向心力、凝聚力、归属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价值指引,无疑具有紧迫性。

我们在颍上县管子文化园结束全部旅程。管仲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人物之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治国理政思想至今仍深具影响。他有《黄鹄》之歌存世:

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阳九兮逢百六。

黄鹄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网罗兮谁与赎?

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渐陆。 (万以学)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