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家庭“生得起”“养得好”
多措并举构建生育友好社会,护航母婴健康
(记者 孙鸿)8月26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随着社会对生育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市医保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创新举措。这些措施在制度创新、待遇提升和服务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全面、便捷的生育医疗保障。
8月1日,市医保局正式出台了完善医保支持积极生育政策的若干重要举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此次改革将灵活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也纳入了生育保险的保障范畴,这意味着这些人群在医保待遇享受期内,同样能够享受到生育医疗待遇和生育补助金待遇。此外,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在生育时,也将享受到与企业职工同等的生育保险待遇。
为了进一步满足市民的生育需求,市医保局还新增了多项医保服务项目。其中,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包括“取卵术”等在内的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均可在全省25家定点辅助生殖医疗机构进行结算报销。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为有生育意愿但面临生育障碍的家庭带来了福音。据统计,截至8月中旬,全市已有206人次通过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结算报销,基金支出达到了266307.88元。
在提高居民分娩待遇方面,市医保局也作出了积极努力。城乡居民医保分娩(含剖腹产)住院定额补助标准得到了大幅提升,顺产和剖宫产的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1600元和2400元。这一调整将直接惠及广大参保居民,预计全年可为我市参保居民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近228万元。同时,医保基金还根据实际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进行灵活支付,确保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合理的生育医疗保障。
在拓展待遇享受渠道方面,市医保局持续推动生育津贴“免审即享”政策的落实。参保女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后,无需提交任何申请即可享受到生育津贴的发放。此外,新生儿“出生即参保、落地即享受”政策也得到了持续执行,为新生儿提供了及时的医疗保障。同时,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产前检查费用的支付渠道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