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让梦想开出最美的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让梦想开出最美的花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8/5 10:51: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从历史坐标中探寻淮楚文化的资源禀赋

“风不停地刮,雨不停地下,马蹄哒哒哒,河水哗啦啦”。一首悲怆的《战马》唱响大江南北,正如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一路浩歌东进——从滚滚长江边的荆楚,演绎成鼓钟铿锵的淮楚。

淮南,吴头楚尾之地,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了“我自豪歌向天笑”的从容洒脱,也演绎了夹缝中求生存的挣扎与坚韧。公元前700年前后,楚武王、楚文王相继打开“申息之北门”,北上与中原诸国展开竞争,同时也越过大别山,沿着淮河把势力投射到江淮地区。楚庄王令尹孙叔敖修治芍陂,开始对淮南地区进行开发。公元前530年楚灵王十一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此时的州来是寿春,而颍尾便是正阳关。这是史书关于楚王来到淮南地区的正式记载。早在楚庄王时期楚国已经征服州来方国,今寿县凤台一带。楚国的宿敌晋国培植南方吴国,对楚形成夹击态势,吴国势力快速向淮河流域扩展的过程中,江淮之间的淮夷人国家无力抗衡,只能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楚国与吴国便在江淮之间展开了持久的争夺,春秋晚期楚国扶持越国,对吴形成钳制之势。期间,下蔡在吴国的庇护下迁都州来,国祚延续了47年。但楚国最终占领江淮。楚考烈王将淮南地区作为其令尹春申君的封邑,经过春申君黄歇的悉心经营,淮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寿春成为淮南知名城邑。直到公元前223年秦国王翦、蒙武攻破郢都寿春,虏走楚王负刍,改为郡治。由此可知,楚国800年历史,楚风漫泛淮南地区长达400多年,其中楚国后期以淮南为都城合纵诸侯,经略江淮,开发江东,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楚人进入江淮,以其文化影响改变江淮土著文化,淮南是楚国京畿之地,受楚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楚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疆域的扩大,在进行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不断吸收消化本土文化,淮夷文化与楚文化的碰撞融合,形成了楚国后期有别于荆楚文化的“淮楚文化”,使楚文化形态更为丰富,魅力更为持久。

淮南丰富的楚文化遗存,为淮河流域楚文化的概念确立提供了实物支撑。而武王墩大墓的考古发现,则让淮南独立提出楚文化研究概念显得更为迫切。当下,是否应该正式提出“淮楚文化”的概念?回答是肯定的。

毫不讳言,战国晚期,楚都迁陈丘(河南淮阳),再迁巨阳(安徽阜阳太和西),国运江河日下,从楚顷襄王到楚王负刍的半个世纪,是荆楚文化向淮楚文化的成型期。公元前223年,负刍被虏之后,在秦为官23年的昌平君芈启,又作熊启,为考烈王在秦为质子时娶秦昭襄王之女生子,被拥立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反抗强秦,兵败身亡后,标志着楚正式灭国,所以有史家称芈启为末代楚王。从这时起,到汉武帝前期,是淮楚文化向汉文化的转化期,也是“楚风”向“汉韵”传承与演绎的重要历史时刻。

淮楚文化的深远影响力有哪些体现?除了以实物形态呈现的大量青铜器和郢爯金币等贵金属以及它所呈现的文化存在外,淮楚文化时期所呈现的楚国晚期的生存与发展战略更值得关注,春申君黄歇献出封邑作为国都,自己请封更远的江东吴地,他的智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寿郢(寿春)背依楚山,滨临淮水,易守难攻。周边丰富的物产资源,成为都城可靠的物质基础,尤其是战略物资铜铁的矿藏与储备、粮食与渔业牧业的富饶空间;其二,对北到黄河故道,南到长江流域的持续开发,为楚国奠定了可靠的战略支撑;其三,江东地区的开发则为楚国寻求更大战略腾挪空间。这是一盘宏大的战略棋局,执驭这一切的就是楚考烈王和春申君黄歇。春申君黄歇父子对太湖流域的开发是倾注了心血的,从《越绝书》《吴越春秋》的记载以及无锡、苏州、常熟、湖州等地的文化传说可见一斑,所以民间流传“上海是寿邑的郊区”。而春申君黄歇疏浚江河,留下“春申江”“黄歇浦”这些历史地标,成为淮南与长三角地区历史文化重要纽带和符号,这些都值得我们放在淮楚文化的范畴中去认真研究。

淮楚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遗产如何探寻?淮南以及寿县作为八百年楚国最后的“倔强”,汇集诸多楚文化之精华,如楚寿春城遗址的建筑艺术及其宏大规模;引进水稻的栽培与芍陂的开拓;楚金币“郢爯”的铸造与发行;“鄂君启节”在江汉及淮河的使用,表明楚国商业、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与发达;大量青铜的冶炼与青铜器的铸造,融文字、书法、镶嵌于一炉,如“鄂君启金节”“大府铜牛”“栾书缶”等。即便是武王墩、李三孤堆、蔡侯墓出土青铜器中大量的礼器、乐器及生活用品,包括炊餐具,窥其春秋战国时期的吃穿住行,也充分反映楚地物质文化生活的实际水平,从而显示楚文化的先进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淮楚文化中听得见嗅得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定义?楚文化之外,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烙印在淮南十分鲜明。淮南是豆腐的发祥地。淮南市举办过20余届中国豆腐文化节,是知名的豆腐之乡,开发的豆腐菜肴数以千计,名满大江南北。淮南江淮分水岭,南北分界线,四时分明,是“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地,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表述并记录了“二十四节气”,成为两千多年的“农时之准”。淮南是淝水之战的发生地,这是中国军事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兴兵南下,东晋与前秦展开一场生死决战——淝水之战。这一决战全程都在淮南境内。烽烟早已熄灭,而八公山、寿阳城(今寿县)俱在,淝水依然奔流不息,当年的决战之地宛然在目。淝水之战留下许多成语典故,人们耳熟能详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便出自淮南。北宋统一前夜,后周与南唐隔淮河对峙,围绕寿州城与八公山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略决战,史称后周南唐之战。战役耗时一年半,南唐守将刘仁赡以身殉国,赵匡胤作为后周主将大显身手,一战功成。赵匡胤因此成为寿州美食“大救驾”的文化源头,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有“一门三相”之称的宋代吕氏家族冠盖满京华,延及两宋,前后一百余年。名载国史、邑志者多达数十人。吕氏家族在政学两界负有盛名,是为数不多的文化现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人孙家鼐也是淮南的骄傲。孙家鼐是光绪皇帝的授业恩师,一生辅佐光绪皇帝,在变法图存的历史节点上,保全了京师大学堂,居功至伟。

淮楚文化的资源禀赋异彩纷呈,在江淮特别是安徽境内的淮河流域星罗棋布。寿州古城之外,被誉为“历史名山、文化名山、地质名山、生态名山”的八公山同样拥有极大的市场号召力,淮河大湿地焦岗湖自然景观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上窑山与新四军纪念林、九龙岗民国小镇、舜耕山生态景观、田家庵历史街区、春申湖生态人文公园、遍布市境的历史古镇各具优势,各擅胜场,历史如此垂青淮南,这片土地上遗落的历史文化异珍俯拾即是。碎片化的资源难以形成合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密集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旅产业强势发展是淮南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武王墩的考古重大发现与寿州古城5A级景区申创活动的深入推进,是激活淮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天赐良机。

“楚风汉韵”“山水淮南”是淮南文化旅游资源的显性符号,对内有极大的认同度,对外有相当的号召力。淮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此为支点,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的内涵,适度扩展外延,以楚文化精准切入,合理展开布局,实现资源的活化和永续利用。随着武王墩大墓的考古发现持续深入,对淮南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与评估需要进一步深入定位,产业开发的布局也需要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进程中,进一步做好引领与规划。

正如歌曲所唱——

要努力生根要发芽,让梦想开出最美的花!

(岳葆春 姚尚书 王家运)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