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梅雨季多降水 别让心情也“发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梅雨季多降水 别让心情也“发霉”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7/2 10:40: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 张雪峰)淮南市气象资料显示,上周淮南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21.5℃(6月26日),最高气温32.4℃(6月30日),一周降水量51.4毫米。

淮南市气象台最新预报:本周我市多降水天气,日最高气温31~35℃。7月2-5日,我市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其中3日主雨带北抬至淮河以北地区,4日我市淮河以北中雨;6-7日我市阴到多云。

当前尚属梅雨季。本地自6月21日“夏至”开始“入梅”,此后不间断有降水,此前的旱情随之一扫而光,高温天也被压了下去。今年的梅雨不是一直在下,而是时雨时晴,降雨并不极端,避免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潮湿也并不严重,“霉雨”可防。

“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为“梅雨”。一般情况下6至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据安徽省气候中心统计,我省淮河以南平均入梅时间为6月16日,出梅为7月10日,梅雨期长度平均为24天,梅雨量江淮之间为270毫米,沿江江南320毫米。但入梅时间、梅雨期长度及梅雨量年际变化很大。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在降水最为集中的夏季,主雨带主要由东亚夏季风主导。尽管每年的雨季进程不同,千变万化,但从气候平均的角度看,主雨带的形态和演变又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来说,6月上旬末,随着东亚夏季风北推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主雨带推进到江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标志着梅雨季开启,一般持续至7月中旬。在梅雨季结束之后,北方雨季才开启。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

专家提醒,梅雨期高温高湿,给霉菌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要适时开窗通风,使用干燥剂或晾晒都可以有效解决衣物的潮湿问题,家电可以通过定期除尘开机的方式来除湿。

同时,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或驾车时,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积水过深时避免强行通过;当汽车在低洼积水处熄火时,人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要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出行时,要尽量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特别要远离已竖立地质灾害警示牌的山坡、危墙等地。

本周具体天气预报如下:

7月2日,阴有阵雨,24~31℃;7月3日,小雨转阴,25~31℃;7月4日,小雨,淮河以北中雨,27~34℃;7月5日,阴有阵雨,27~34℃;7月6日,阴转多云,26~33℃;7月7日,多云,28~35℃。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