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人生》创作中的情节推动浅谈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人生》创作中的情节推动浅谈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5/17 9:57: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982年青年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在《收获》期刊发表,霎时引起了文学界和社会青年的强烈反响。同年8月,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定时安排播诵此部小说,乡村男女老少,收听得如痴如醉,年轻人总爱把收音机带到田间地头,一边做农活一边收听广播,听完后大家总要议论一番,赞叹声唉叹声不绝于耳。《人生》能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共鸣,不能不令人对作者肃然起敬。浅析这部作品,你会叹服于作者在故事叙述中那高超精妙的情节推动写法。

一位成熟的作家,他笔下的人物都必定会在内心、个人和外界三个层面上发生冲突。《人生》主要表现在人物内心和个人层面的冲突。内心冲突涉及人们的思想、情绪、心理等方面,个人冲突主要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冲突层面的变化绝不仅仅是作品描绘对象的变化,而是人物在实现主要叙述目的的过程中不同冲突量级的提升,从而形成故事情节的推动,使事态发展出现转折变化,最终达到高潮,让读者在阅读时发生移情作用,得到情感上的最大满足。《人生》这部作品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家乡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家乡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又一次次被现实击倒,最终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他终于悟出人生的道理,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和平凡的自己。

通览全篇,围绕小说主线,作者首先在设计主要人物时,人物形象饱满具体,叙述目的明确。高加林是一个有个性有才华而又不屈服于命运,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农村知识青年。在毕业回乡当了三年小学民办教师后,却被同样落榜的村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高加林无奈只得回家当了农民。当他看到两位年高的父母那样为他愁结和村民们见怪不怪的情形时,他痛下决心要比高明楼强。作品精妙之处是作者在叙述主要人物内心、个人层面冲突时,将故事情节推动发挥得淋漓尽致,极大增强了作品感染力,让读者爱不释手。如在叙述高加林内心层面冲突时,开始他去麦地里挖地畔,光着上身,不和任何人说话,两手磨得全是血泡,血染红了镘把,显出一副对自己残酷的表情;母亲让他到城里卖馍,他怕遇到熟人,却转到书店看了半天书,一个馍没卖成,还是巧珍为他解了围;队里安排他夜晚去城里掏大粪,他和别人大打了一场,搞得全身是粪。他含着泪望着县城寂静的夜晚,自言自语:“我哪点比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差,要受这样的屈辱呢!”经过这样的情节推动叙述,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不甘于现状的内心思想。在叙述高加林个人层面冲突时,作者详细叙述了他与刘巧珍和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高加林身处低谷时,他先是不愿接触刘巧珍,刘巧珍一次次的真情感化了他,通过巧珍为他卖馍,大白天勇敢地与他一起骑车进县城,一起用漂白粉净化土水井,一起夜晚进城为队里掏大粪等情节,终于让高加林和刘巧珍成为一对深情的恋人。感情,在名和势面前,有时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只望高处的人。当高加林如愿以偿地进入县城工作,成为人们注目的通讯员时,随着他与播音员黄亚萍频繁地接触,当黄亚萍写给他一首“哪一块土地更适合你生存,你就应该把哪里当作你的家园”诗时,高加林对刘巧珍的感情动摇了,终于他狠心地与巧珍分了手。后来当他得知刘巧珍嫁了人,又得知他被辞退回乡的消息时,脑子一片空白,一下子让他从人生的高处跌落下来,这一连串的情节,一次次变故,再次让他受到重捶。我们不否认,高加林未来也许会很有作为,但他此时期的人生历程却是难以释怀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情节推动描写,使事态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产生了否定之否定价值,高加林已经成为不可逆的高加林了。

从《人生》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悟出,故事的情节推动,是作品形成转折点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促使情节变化的是人物的行为和选择,只有人物在艰难地付出,在面临艰难的选择时,甚至在失败中产生悲壮,才能触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给读者以巨大的精神享受。著名作家陈忠实在《摧毁与新生》一书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人生》这部作品后,瘫坐在椅子上,这是一种艺术的打击!”(时本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