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夏朝开国的淮南贡献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夏朝开国的淮南贡献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5/9 10:01:0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开国君主是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禹为姒姓,因治水之功被舜选定为接班人。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禹于公元前2070年接受舜的禅让,夏王朝正式建立。

那么,古淮南地区为夏王朝的建立付出了哪些贡献呢?

淮南治水加固了禹的功绩

起初,尧以禹的父亲鲧来治理洪水,鲧以壅堵的方法治水九年未成,被舜殛杀于羽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东北)。鲧被杀后,禹受命继续治水。他以疏导的方式治水成功,百姓得以平土而居。《淮南子》“原道训”“地形训”“主术训”“人间训”“修务训”等频繁述及了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

禹主要治理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水患。在治理淮河时,大禹沿淮而下。淮水浩浩汤汤,进入淮南,首先遇到八公山脉西麓第一山峡石山的阻挡,以致泛滥成灾。禹将峡石劈为两半,形成千里淮河第一峡——峡山口,淮水从峡山口夺路而下,奔流入海。为纪念大禹,后人将峡石山命名为“禹王山”。淮水北岸的堤坝称“禹山坝”。古人在西峡曾建有禹王庙。据明嘉靖《寿州志·杂志纪》载,禹王庙“旧在硖石山之东,今移山之西”。禹王庙早已不存,后人在刘集乡境内的禹王庙原址附近修建慰农亭,又名“禹王亭”。现存慰农亭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寿州志》记载,下蔡镇(即今凤台县城)还建有“禹王宫”,今亦不存。凤台县顾桥镇流传有禹治理淮河支流西淝河时斩杀河神的神话故事,当地人曾于清末修建了禹王庙以作纪念。2017年又进行了重建。

说到大禹劈峡石,还得说说寿县迎河镇的禹临村和禹临寺。顾名思义,可知禹临村是因大禹曾经光顾而得名。传说大禹治理淮河支流淠河水患时,路过此地,天降大雨,他在庄台上避雨。这时淮水暴涨,峡山阻流,禹连抽三鞭,劈开峡石,使得汇于正阳关的72水滔滔归流大海。为纪念大禹,后人建禹临寺祭祀,当年曾是殿宇辉煌,香火鼎盛。直到民国战乱,禹临寺香火才逐渐熄灭。

前述八公山西麓第一山为禹王山。巧合的是,在淮南市区东部舜耕山脉中也有禹王山,位在大通区大通街道境内。此禹王山是夹在大通山与石婆山之间的一座低山。舜是“五帝”第五,禹的前任。按照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舜耕山因“相传帝舜耕此”而得名。

舜、禹“交集”于淮南,是大禹之“幸”。禹在淮南治水加固了他的功劳,加上《淮南子》“汜论训”“泰族训”所叙禹的其它历史功绩,舜因此选定禹为接班人。

淮南是大禹姻亲涂山氏的“京畿”

夏朝建立之前,禹只领导夏后氏部落,与淮河沿岸的涂山氏在地位上平起平坐。涂山氏活动范围地跨淮水南北,东起洪泽湖,西大约在豫皖边境。西晋杜预为《左传》作注说,“涂山在寿春县东北”,这个位置与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禹墟遗址吻合。禹墟遗址中发现有史前社会的古城址,是“目前安徽地区确认的三座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另外两座是怀宁县马庙镇孙家城古城遗址和固镇县濠城镇垓下古城遗址)。禹墟古城址是涂山氏的族居中心,相当于一个政权的“京都”。淮南市主城区东部与蚌埠市守望相邻,大通和田家庵两区应属于涂山氏的“京畿”地区,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都是这样标示的。

禹在淮南治水后进入蚌埠,与涂山氏联姻,娶涂山氏女子为妻。涂山氏是母系氏族社会,女子当家做主,禹娶涂山,实际上是入赘涂山氏成为上门女婿。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成功后向舜述职,“予辛壬娶涂山。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辛、壬、癸、甲都是天干,用以纪日。引文大意是,我辛日娶了涂山氏女子为妻,仅仅4天,就在甲日离家赴职。我的妻子生下启,我也没有时间抚育,所以能够完成治理洪水的功业。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亦当发生在此时。

当时禹的身份还是舜的“水利部长”。禹与涂山氏联姻,最初目的或许是为了动员涂山氏的部族力量,投入到浩大的治水工程之中。作为“京畿”地区的淮南域内涂山部落民众积极拥护这种联姻。事后证明,政治联姻这着妙棋使禹“满盘皆赢”,不仅支持禹完成了治水大业,而且还巩固了禹的接班人地位,于是有了后来“禹合诸侯于涂山”的伟大历史。

禹和涂山氏所生子启喝了淮河乳汁长大,是地地道道的淮河子弟。禹崩,启破坏了世袭制,继禹成为夏朝新的君主。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启才是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使得夏王朝充满了淮河基因。

淮南邦国踊跃参加禹的“开国大典”

这个命题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仅根据淮南市的考古成果予以推论。

禹接受舜的禅让,成为华夏部落联盟新的首领后,为了确立夏后氏部落在华夏联盟中的领导地位,也为了检验夷、夏众部落以及各方国诸侯对夏后氏的忠诚度,于是再回涂山,隆重举行夏朝“开国大典”,这就是史书所云“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涂山之会盛况空前,各方诸侯带着玉器、丝绸以及其它进贡礼品前来参会,纷纷向禹行君臣之礼,表示效忠,并与夏王朝结成同盟。防风氏部落首领仅仅因为后至,就被禹斩之,夏王朝的权威由此确立。在以涂山氏为首的东夷力量支持下,夏王朝巩固了对东方的统治,使得东至海岱,南至浙北的广大区域都臣服于夏。

“万国”是个虚数。古淮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物产丰富,是最早便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现在市内分布有数十处新石器文化遗址,仅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潘集区高皇镇小孙岗遗址、田家庵区史院乡魏家古堆遗址、大通区孔店乡欢灯遗址和寿县双桥镇斗鸡台遗址。斗鸡台遗址还是淮河流域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是淮夷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被学者命名为“斗鸡台文化”。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安徽新时代考古工作回顾》说,在“寿县丁家孤堆、斗鸡台、卫田……等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时期遗存”。卫田遗址位在寿县炎刘镇,是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遗址发现龙山文化两座房址、一条壕沟和一个大型灰坑。壕沟位于遗址东部,呈西南-东北走向,宽约14米,最深约1.8米。壕沟与城墙的作用相同,都是对聚落发挥保护作用。

龙山文化时期在历史上称为“万邦”或“万国”时代。《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监于万国”;《尚书·尧典》说,帝尧“协和万邦”。两者表述的意义相同,都是说史前社会“邦”“国”众多。像卫田这样的聚落遗址完全够得上史前“邦”或“国”的规模,完全有资格参加禹与众诸侯的涂山之会,属于“执玉帛者万国”中的一个。淮南市域内数十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像卫田遗址这样具备聚落形态的也不会少。更何况近水楼台先得月,即使够不上诸侯,“京畿”地区的民众也可以拥去看看热闹,帮助自己的女婿捧个人场,凑齐“开国大典”的“万国”之数。(周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