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淮南1952广场 来这里找寻时代的回眸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淮南1952广场 来这里找寻时代的回眸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12/19 7:18:4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总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元素挥之不去,近段时间,一个勾起淮南市民无限回忆的场所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就是位于市政务中心负一层人民广场的淮南1952广场。12月17日下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这里进行探访,这儿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块招牌、每一个老物件都能唤醒淮南人满满的回忆。

在很多70、80后的心中,春华酒楼一直是品味美食的经典存在,“我们一走进来,最关注的就是这处‘春华酒楼’,这个建筑虽然是复建的,但招牌跟当年的酒楼一模一样,看着特别有感觉。”来这里参观的市民吕女士表示,“当年春华酒楼的美食太多了,宫保鸡丁、松子鲤鱼、麻婆豆腐,还有很多面点也很好吃,那个口味至今都难以忘怀。”

主打复古、怀旧、文化、新潮的淮南1952广场,除了复建“春华酒楼”部分建筑外,还还原了国营红旗照相馆、候船室、“淮南站”、五一商场、新淮菜市场等很多淮南人耳熟能详的地方。“我最熟悉的就是五一商场了,当年结婚时的戒指项链还有新衣服都是在五一商场里买的,一来到这里好像回到了过去。”“我家当年就住在亨得利旁,买钟表,配眼镜,都会去那里,生意好得不得了。”“我上中学时每天都会从新淮菜市场穿行,一看到这个招牌,仿佛还能听到菜市场里的叫卖声。”……

在采访过程中,前来参观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有好友相约一同来拍照留念,有银发夫妻携手来此寻找回忆。

对于很多00后来说,公用电话亭是陌生的,在淮南1952广场的一侧,一处公用电话亭十分显眼,拉开门,迈上台阶,满满的回忆立刻涌上心头,拿起质感十足的老式电话,轻轻拨一通号码,仿佛那一头就会传来熟悉的声音。“记得我们上大学那会儿,都是用这样的公用电话跟家人联系,有时候排队要等几十分钟。现在看到这个电话亭,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学生时代了。”程先生笑着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邮筒,不过我从书上看到过,知道从这上面把信塞进去,然后邮递员叔叔从下面的小门里把信全部拿出来。”10岁的小杨同学边比划边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我在那边还看到了邮递员送信骑的自行车,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他的妈妈杨女士表示,作为一名80后,在自己小时候电脑和手机都不普及,与远方的朋友和同学沟通联络基本靠信件,“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多年前的部分信件,那一份份牵挂和感动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杨女士感慨地说,“现在电子产品充斥生活,孩子之间联系都用钉钉或者QQ,对写信没有太多了解,今天带他来感受一下我们那时候的生活,还是挺有意义的。”

在广场内,不光有复刻的老式建筑,一些细节之处也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建筑两侧设置了老式的长条椅,坐在椅子上,回想起曾经的青葱岁月,学校里谈心,医院里候诊,车站里等车,都曾坐过这样的长条椅。还有泛着微弱亮光的马灯,充满历史感的冰糕箱子……都让人收获无数回忆与感动。

据了解,目前淮南1952广场还在建设中,预计本月底基本完成,完成后的广场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后期,还将继续在每个复古建筑中增加更多内部设置和细节摆设,给市民更丰富更真实的回忆与感受。

(记者 付莉荣 苏国义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