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远近闻名的“老好人”,一人种菜全村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远近闻名的“老好人”,一人种菜全村学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5/17 7:02: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初夏的高塘湖畔,景色秀丽,鸟鸣、微风、麦浪,还有即将收割的油菜籽结得密密麻麻,你挤我压,笑弯了腰。

5月13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这个气候宜人的日子里,驱车来到了高塘湖畔北侧上窑镇马庙村,一片片白色的塑料大棚整齐排列在湾地里,延伸向远方。走进大棚,可以看到虽然都是种的寻常蔬菜,但长得却一点也不寻常:原本在外面正常生长的西红柿,在大棚里却压弯了枝干,别人一亩地收几千斤,这里却能收1万多斤。

这片塑料大棚是农民方主爱的,他预计今年仅仅西红柿就能收入20万元。他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他的种植技术是马庙村支部委员方华迁手把手教他的。

方主爱说:“方华迁是远近闻名的‘老好人’,他一人种菜全村学,共同致富。”

入党激发更大干劲

走进马庙村田间,在一片正在浇水的瓜蒌地里,蒌架上茎叶竞相生长,攀附在棚架上。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村民在将瓜蒌茎叶沿着事先搭好的棚架往上引。村民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瓜蒌属于攀援型植物,需借助棚架的力量攀上搭建好的网,前期秧苗小需要人工帮助攀上网才能结出果实,大约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看到果实了。”

这位村民就是为马庙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的技术型村干部、村民说的“老好人”,他一人种菜让全村学的共产党员方华迁。

方华迁1966年出生,因日常积极参与村集体事务,在带领村民种植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1997年5月未参加工作前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土地分配问题在村里遇到了难题,人人都想要好地、肥地,普通的土地和贫瘠的土地没人要,致使矛盾激化,村里的土地承包一直无法进行,眼看就要耽误农时。村支书找到了在外打工的方华迁,让他回村协助分配承包地。方华迁回来后,立即现场勘察,不分昼夜绘图,将村里的肥地、普通的土地和贫瘠的土地分割开再组合,让每户分到的耕地都有好、中、差,这下谁都没有话讲了,矛盾消除了,土地承包顺利分配了下去。也就是这一年,方华迁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他正式到村里工作了。

如果说以前积极参与村集体事务是方华迁热心肠,入党后方华迁更是干劲十足了。马庙村位于高塘湖北侧,206国道穿境而过。全村耕地面积2140亩,水面400亩,辖区常住户467户,总人口1724人,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入党后的方华迁整日琢磨如何带领村民致富,他认为村里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要发展高效农业。

2002年,方华迁主动请缨,跟随大通区领导赴山东省寿光市参加全国蔬菜大棚培训班,通过参观学习,引进了当地的水果黄瓜、樱桃番茄等作物及嫁接技术。回来后他选择自家的一两亩地进行试种,在取得良好效果后,便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之后又引进了珍珠南瓜。目前马庙村规模最大、推广力度最强的是黄皮甜瓜中的丰甜一号,已有一二十年的种植历史。截至当前约有100亩地,为居民带来五六十万的收入。

马庙村种植瓜果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方华迁前期通过调研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发现种植瓜果蔬菜大有可为,但发现种植户缺乏技术和品种。在2006年,方华迁带领农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参加培训引进的蔬菜嫁接技术运用到黄皮甜瓜、黄瓜、酥瓜等经济作物上。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经济作物产量以及抵抗病虫害能力,而且为村民带来了两百万增收,现在马庙村的蔬菜大棚有300亩。

方华迁在马庙村大胆创新、头脑活跃、方法多,不拘泥于传统,在致富道路上发挥着带头示范作用,按照“双培双带”致富能人工程标准工作。

“双培双带”工程是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是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点,是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方华迁被授予淮南市“双培双带”致富带头人称号。

自己先种,成功后再教村民种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跟随方华迁来到了科技示范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青红相间的西红柿缀满了枝头,像青涩的小姑娘,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在不远处,翠绿色的珍珠南瓜隐藏在深深的灌木丛中,稍不留意就会被绊倒;脚下刚出土的嫩绿色的小苗叶子,离近一点才看出是生菜。“这是黑樱桃西红柿,从山东省寿光市引进,一串有十几个,类似圣女果,只是颜色是黑色,后期可以结两米多高。你们身后是西葫芦香蕉,和市面上香蕉类似,也可以说是香蕉形式的西葫芦。”

方华迁介绍说,目前他种的这些都是试验田,如果成功了,他就将其推广给村民。

受方华迁指导帮助的村民方主爱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之前我一直干临时工,一年收入也就两万多。在村里的帮助下,在方华迁的技术指导下,我现在有十几亩地,主要种植珍珠南瓜、樱桃番茄、花菜等作物,一年收入大概在二三十万左右。”据了解,方主爱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家中有母亲要照顾,儿子也在上学阶段,长期做临时工的收入难以满足家庭开销。后在村里帮助下,解决资金问题,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品种、育苗,搭建蔬菜大棚,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由方华迁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到目前已十载有余,提高了收入,改善了居住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马庙村还存在一批想致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如姚多良、方乃棒、宋礼秀等人,因缺乏资金,难以将致富热情转化为创收渠道。方华迁在得知情况后,认为不能因为资金问题阻挡发展致富的道路。于是,决定从自己合作社——淮南市华迁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拿出部分资金,对他们进行帮扶,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同时,方华迁根据消费者需求,积极与市场对接,帮助其销售。

一人种菜全村学。在方华迁指导帮助下,马庙村引进特色品种,包括七彩西葫芦、水果黄瓜、西红柿、小南瓜、西兰花等,都在这里生根、发芽、收获。

图为方华迁在蔬菜地里忙碌着。(记者 李钧 李严 刘晓彤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