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红色基因库—— 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红色基因库—— 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1/3 11:13:5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03日 第 06 版)

“这枚勋章,是洪学智将军1955年获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在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的勋章展品陈列柜前,金寨县第二中学小学部五年级学生詹柯怡向参观者讲述红色故事,这名仅有10岁的红色宣讲员,一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詹柯怡讲解的内容,是她在“将星璀璨”红色教育课堂上学习到的。今年7月3日,“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课程”进校园活动启动,“将星璀璨”是开讲第一课。红色文化入课程、进课堂,让大别山区的红色教育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2020年7月,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入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作为大别山区烈士纪念设施试点单位,金寨数字化采集了84件革命文物及文献资料、7500平方米建筑物、2平方千米纪念设施,拍摄了10个金寨红色故事,县域红色文化大数据体系逐步建立。据介绍,红色资源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目的是让革命文物“动起来”、红色文化“活起来”。

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大别山精神代代相传。红色基因库作为传承大别山精神的一个载体,首先的应用场景就是校园。“目前,利用红色基因库我们已经开发了5门红色精品课。”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遵远介绍,除了进校园外,接下来,红色基因库还要进社区、进企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结合。

“以前革命文物只能隔着玻璃展柜瞧,现在通过数字化技术采集,不去现场,在课堂上就能学习和体验,还能360度旋转,看得非常清楚。”詹柯怡说,“课堂上学习完,我就到博物馆去作讲解。我希望向更多的人讲述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弘扬好大别山精神。”(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游 仪)


(责编:童飞飞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