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从55到1040,脱贫攻坚厚植产业兴旺基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从55到1040,脱贫攻坚厚植产业兴旺基石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2/22 9:33: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隆冬清晨,阳光洒在谢家集区杨公镇陈庙村1040亩草莓大棚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静谧的土地,焕发出热腾腾的气息,包裹着每一颗草莓,向为它们付出辛勤汗水的人馈赠着最无私的回报,在向脱贫攻坚诉说着动人的成就。

“陈庙村从1993年开始种植草莓,初始时起步艰难,草莓受病虫害影响大,草莓的产量和质量都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市场竞争力较差,一时间草莓产业在这个村难以推进。”陈庙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多祝介绍,是脱贫攻坚的政策好,村里投入了42万元,建了55亩大棚,才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才让陈庙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村。

李书记口中的55亩大棚,是2017年谢家集区实施的扶贫项目。“当年,针对一些群众观望的心态,我们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投入42万余元,建设了41个草莓大棚。”李书记告诉记者,55亩土地均为流转当地村民土地,其中包含4户贫困户的11亩土地。因草莓种植需强劳动力,且必须熟练掌握种植技术,属于高技术、较高风险、中成本、高收益项目,考虑到贫困户普遍缺劳力、缺技术的客观情况,陈庙村没有采用直接分配给贫困户种植、带动贫困户务工的模式。而是将其分别租赁给有技术有能力的普通村民种植使用,村集体再从收纳的租金中直接给贫困户分红的方式,全村共有27户46名贫困人口受益。

从此以后,这55亩的大棚就如一颗“火种”,燃起了陈庙村产业扶贫的燎原之势。大棚建成后,陈庙村村两委及区镇农业部门积极引进优质品种,邀请有关农技专家开展技术指导。随着品种改善及经验的积累,草莓种植户逐渐取得良好的收益,周边农户受此鼓舞,积极参与草莓种植。为引导做大做强草莓产业,当地积极采取建立交易市场、成立草莓生产合作社等方法,刺激草莓产业发展。目前该村草莓产业已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经验。由于村内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草莓种植,所产草莓色泽鲜艳、肉柔汁多、酸甜可口、绿色无公害,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前,陈庙村合计种植草莓1040亩,年纯收入2000万元以上。

贫困户阎素英丈夫因车祸不幸身故,她带着两个未成年子女和婆婆一起生活,全部重担压在了这个身无所长的普通农村妇女肩上。阎素英虽然家庭很困难,但她没有把贫困变成一味依赖政府救助、老是向政府伸手的借口,依靠自身主观努力并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救助顺利实现了脱贫。2019年秋天,阎素英新建了4座草莓大棚,起早贪黑,躬身劳作。2020年春天,草莓丰收了,但阎素英因为是第一年种植,经验不足、技术落后,草莓的长势并不尽如人意。扶贫工作队联系到了市农科所的专家实地来到阎素英的草莓大棚查看草莓长势和用肥用药情况,现场指导包括她在内的从事草莓种植的贫困户,就草莓炭疽病发生的规律和成因进行了现场讲解,一一回答了种植户提出的生产技术疑惑问题,并指导他们做好草莓防病工作。工作队又帮助她报名参加了全区自种自养贫困户技术培训会,学习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种植管理等知识。阎素英高兴地对记者说道,“这下我一定能种得不比别人差了。”现而今,阎素英早已实现了稳定脱贫,她的苦难日子已经结束,她正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的幸福。

今年年初,面对道路交通封闭,已经成熟采摘的草莓运不出去,一旦草莓卖不出去,种植户的收益会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对贫困户种植户巩固脱贫成果有很大压力。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方面组织人员自购草莓缓解销售压力,一方面积极沟通协调,由杨公镇为草莓种植户办理了运输通行证,解决了草莓的运输问题,保障了草莓销售基本未受疫情影响,确保了种植群众的收入。

“谢家集区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立足本地区特色优势,坚持大力度、高投入,不断打造优势产业扶贫项目,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为全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谢家集区扶贫办负责同志介绍,2015年以来,谢家集区安排产业扶贫资金1162.54万元,建成32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带动贫困户2014户。经过5年持续投入,目前全区逐渐形成一批具备优良市场竞争力及带贫减贫能力的地区产业。杨公镇的草莓大棚基地是全区3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之一,草莓种植、菊花种植、稻虾养殖、酥瓜种植、蘑菇种植、瓜蒌种植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在谢家集区蓬勃发展,产业扶贫的成效大幅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带动了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为衔接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熊文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