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一个贫困家庭的蝶变之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一个贫困家庭的蝶变之路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2/4 9:02: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寿县堰口镇马厂村村民陈先义的心情格外高兴,他家14个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已经陆续上市;他申报的残疾人阳光大棚设施农业项目也顺利通过了县、镇残联入户核查验收。

陈先义家四口人,却有两个残疾人,“要不是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帮扶,咱家就垮掉了……”每当回忆往事,陈先义就情不自禁地说。

由于马厂村地势高,用水难,种田收入少,年轻勤劳的陈先义一直在上海打工,直到2016年,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的儿子在11个月大的时候因发烧导致脑膜炎,在上海治疗花费30余万元后,还是留下了听力一级残疾,需要长期治疗。

陈先义因此债台高筑,加之其妻子听力四级残疾,女儿正在上学需要花钱……一时间,全家陷入窘境。2017年春节刚过,他只能回家务农,借钱给儿子继续治疗。

就在陈先义感到最无助的时刻,脱贫攻坚的阳光暖暖地照射到他身上。经他本人申请,村两委评议、公示,同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找准脱贫路子,马厂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帮他出主意,想办法。陈先义想到自己在上海打工期间一直帮当地人种植大棚蔬菜,懂得相关技术,就想在家经营大棚,夏天卖西瓜,冬天卖蔬菜。

陈先义自家田地少且零散,在村“两委”的协调下,与邻居们换田整合、化零为整,流转土地十余亩;又向亲友借了10万元,买了钢架、薄膜,顺利地搭起了十座大棚。育苗、整地、开沟、栽培、施肥、浇水,陈先义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展蔬菜大棚上。

驻村工作队先后十余次到蔬菜大棚调研走访,了解到大棚里的西瓜苗瘦瓜小的情况后,联系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土肥、植保专家前来把脉问诊,开展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预防。

种植的问题解决了,市场销路又如何打开呢?除了陈先义自己到各大农贸市场联系外,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发挥人脉优势,为他联系了寿县的“满天星”超市和当地集镇上多家超市,优先选用他家的蔬菜瓜果。村两委还为他家申报了产业发展项目资金4000元。

2018年底,陈先义家庭纯收入达到5万余元,党的扶贫政策解决了他家因残致贫带来的后顾之忧。去年,他的女儿顺利考入安徽省警官职业学院,儿子也在聋哑学校开始读书,特别是经驻村工作队推荐,他的妻子到聋哑学校务工,既能照顾孩子,每月又有1000多元的收入。

脱贫之后,陈先义没有忘记帮助其他贫困户,在每年的蔬菜、瓜果播种、采摘期间,都会雇用村里的贫困户,帮忙摘菜收瓜,实现共同脱贫致富。

为鼓励其扩大种植规模,今年,堰口镇帮助陈先义申报了残疾人阳光大棚设施农业项目,扩增了4个大棚。人勤地不懒,又是一个丰收年,目前他家的青椒已经上市,而且供不应求。莴笋、有机花菜等春节前可以上市,预计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

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借助党的脱贫攻坚春风,在精准帮扶政策下彻底甩掉了穷帽子,奔上了致富路。

在堰口镇,像陈先义这样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该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建设,根据每户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抗风险能力和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正做到脱贫一户,富裕一家。(通讯员 顾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