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大手”拉“小手” 勤俭节约拾稻穗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大手”拉“小手” 勤俭节约拾稻穗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0/15 7:53:0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6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记者 冉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近日,谢家集区教体局督学联合党支部、谢家集区朱集学区党支部、谢家集区第四小学党支部借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并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组织六所学校600余名中小学生共同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纷纷走进农田,通过拾捡稻穗、颗粒归仓,从而培养孩子们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10月13日下午,在谢家集区朱集小学的三楼会议室里, 60余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大家上了一堂专题党课。随后,三家党支部的部分党员带领朱集中学、朱集小学、谢家集区第四小学等六所学校的广大师生来到谢家集区杨公镇朱集村,将课堂搬到户外,开展“拾稻穗”社会实践活动。

“我捡到了”“我又捡到了”。孩子们来到田间迫不及待地寻找稻穗,他们低着头、弯着腰、翻找着,每当拾到一棵遗落在田里的稻穗时,个个高兴地手舞足蹈,高喊着:“我找到稻穗啦!”他们兴奋地就像找到了一个个宝藏似的,田野里传来了同学们的欢呼声。

尽管稻田里泥土潮湿,稻茬扎手,孩子们全然不顾,专心寻找稻穗,许多孩子的额头渐渐露出汗珠,也不叫累,看到一些学生手中的袋子里装满了稻穗。“快过来休息休息吧,你们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吗?”朱集学区党支部书记书记朱继玖一边招呼学生歇息片刻,一边询问身边的孩子,许多学生摇了摇头,朱书记便将手中的稻穗一粒一粒剥了出来,像变戏法似的,一小把白生生的大米便出现在手心里,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每天吃的米饭就是从这些稻子里碾出来的。

朱书记告诉孩子们,稻谷变成大米需要插秧、施肥、田间管理、秋收、打谷等过程,需要6个月的时间,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所以大家要更加珍惜粮食,一定不能浪费。在场的学生们都认真地听讲,大家纷纷表示,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谢四小的张庆生同学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他第一次到农村拾稻穗,拾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又听了老师的介绍,方知劳动的艰辛,懂得了爱惜粮食的意义。

近一个小时的活动结束了,孩子们看到自己手中沉甸甸的稻穗,个个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现场,据谢家集区教体局党委委员、教体局督学联合党支部书记杨勇介绍,本次开展的“大手”拉“小手”活动,能带动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树牢节约为荣的观念,引导广大党员和中小学生自觉养成节约美德,让孩子们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图为活动现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