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作村民的“眼” 守好这一片家园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作村民的“眼” 守好这一片家园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8/3 6:12:1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坚守“孤岛” 护堤除险

谢家集区望峰岗镇二道河村处于下六坊行洪区内,7月20日随着淮河水位不断上涨,下六坊行洪区扒口行洪,二道河村成为一座“孤岛”。行洪前,二道河村的全体村民在镇政府的安排下已经全部安全撤离,目前只有镇、村干部仍坚守在庄台内,奋战在堤坝上,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十天过去了,庄台内的情况如何?7月30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进了二道河村一探究竟。

四面环水,二道河村庄台犹如一座“孤岛”处于水面中央,与淮河大坝望峰岗老应段遥遥相望,而冲锋舟成为了其进出唯一交通工具。下午2时许,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穿上救生衣坐上了前往庄台运送物资的冲锋舟。虽然当日天气晴好,可水面上的风浪还是比较大,短短的十多分钟路程,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的衣服和鞋袜不断被溅湿。

冲锋舟在二道河村委会大门口停靠了下来,此时水面已经漫至大门的台阶下,而这里也成为了守护庄台的防汛一线和物资运输的进出口。走进村委会,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院内码放着大量的防浪桩、防浪布、铁锹、麻袋等防汛物资,不时有留守人员前来领取物资,前往庄台四周巡险查漏,庄台四周的低洼处及堤坝都被铺上了一层防浪布,打上了防浪桩。

“从7月20日所有村民被转移到安置点后,镇里留下了5名党员干部,加上村支两委人员、村民组长等,共有30多人继续留守在二道河看护庄台保房屋。”采访中,二道河村党支部书记余政兵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村民被安全转移后,驻守庄台的人员就开始了紧张地庄台加固工作,头两天村里没水没电,机械设备也无法运送过来,他们就硬靠着肩扛手抬干起来,从取土装袋、搬运到铺防浪布、打防浪桩,经过两整天连续奋战,将庄台薄弱段进行了全面加固加高,确保村子基础稳固。除了白天干活,晚上庄台留守人员还组织巡查小组不间断地开展巡台查险工作。

“我已经有十多天没有见过我的老伴了,虽然我知道她在安置点过得不错,可我还是想嘱咐她多注意身体。”二道河村村民组长张万好从17日接到防汛指令奔赴一线,就没有回过一次家,20日当天他因帮忙转移粮食更是没来得及与妻子告别,此后就一直留守在庄台,直到现在也没有见上一面。而像张万好这样的留守人员,在庄台还有很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孤岛”一般的庄台里,守护村民们的共同家园。

采访中,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发现,虽然天气异常炎热,留守人员巡查完庄台后往往全身汗湿,可他们仍是长衣长裤加身。“这四周都是水,蚊虫特别多,蚊香根本不管用,所以我们连晚上睡觉也不敢脱。”庄台里的留守人员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解释道。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还了解到,因为成为了“孤岛”,庄台内早已水电不通,留守人员每天只能靠镇里运送过来的矿泉水解决喝水问题,而发电机也只能带动村委会内的几台电扇。

虽然条件艰苦,可庄台内的留守人员却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他们称:“组织把这么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作为镇村党员干部,我们一定坚决完成任务,洪水不退,我们不退!”

图:庄台留守人员正在为堤坝铺设防浪布(记者 柏雪 王伟)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