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时苗留犊”故里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时苗留犊”故里行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7/6 8:06:2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去年七月,作为“时苗留犊”发生地的寿春人,我们沿着当年时苗驾牛车前来寿春直任的道路,驱车千里,探访时苗故里——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古巨廘)。

汉献帝十七年,时苗以孝廉任寿春县令。他套上自家的黄牛,拉着大车和家当,带上夫人,亲自赶车,千里赴任。在寿春为官岁余,史清政简,令行风靡,深受百姓拥戴。离任时,将自家黄牛所生小牛犊执意留下,僚属们劝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时苗说:“吾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遂留下牛犊而归。为怀念时苗,寿春有“留犊池”,“时公祠”,“留犊祠巷”,沿用至今。自东汉以来,“时苗留犊”的故事广为传诵,家喻户晓。

夏至时节的中原大地,青葱满目,一马平川。清早,我们出平乡县城向南,沿着村村通水泥路,穿过青纱帐玉米地和红砖平房的村庄,来到时苗故里大时村,参观“时苗事迹展”。展室设在村小学,讲解员张文花老师说:“时苗是我们大时村人,千年之前就把我们牵成了亲戚”。得知我们是来自时苗为官的古寿春时,张老师激动不已,大有相见恨晚之慨。她又说:“寿春与平乡县虽然相隔千里,但因为时苗精神,两地文化密不可分是寿春的那片古老的土地培育了千古廉吏时苗,连大时村刚刚上学的孩子都知道,时苗是从遥远的古寿春走来的”。如今,时苗的清廉精神走进了校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时苗文化,弘扬时苗精神。

在平乡县,还流传着很多有关时苗的故事。《平乡县志》记载,时苗一生淡泊名利,当他弃官归乡后,得知乡里因为自己做官而将原来的村庄“干禾庄”改名为“官庄”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迁到村庄东边五里地外的田庄子上去居住,后来这个村子就叫成了时村。任寿春县令一年多,时苗把寿春县治理得井井有条。当他看到朝廷无能,曹操专权,早晚要篡夺汉家江山。虽然是曹操派他到寿春为县令,但他心里不愿意当曹家的官,于是弃官回乡,这也是时苗在寿春仅仅为官一年多的原因。

时苗死后,葬在出生地官庄村小漳河边。平乡人称他“黄牛县令”,所以他的墓被称为“牛令疙瘩”。时苗墓位于田付乡前官庄村南,东距平乡县城3公里,西临小漳河。墓地处于农田之中,墓高2.3米,周长21米,面积45平方米。当我们看到这长满蒿草的一抷黄土时,也是感慨万千。遥想千年前,一介县令,因为留犊一事,名动朝野,誉满天下,“时苗留犊”成为历代执政者治理国家,教育大众的标尺,所以时苗墓历经1900多年保留了下来。

炎热的中午,阳光炽烈地照着青葱的玉米地,照着清粼粼的小障河水,坟墓上蒿草茂盛,蝉声一片。墓前立有一大一小两块碑石,一为平乡县人民政府1984年立的“时苗墓”县重点文物保护碑,为旧碑,一为时苗后人自行树立的时苗和他的夫人张氏合葬墓碑,为新碑。

在平乡县探访期间,我们有幸与当地的文史专家相识,王孟保先生是新编历史剧《时苗留犊》的编剧。有了时苗精神的话题,我们更是倍感亲切,相见恨晚。离开平乡县的前晚,他邀请我们观看了平乡地方特色戏:丝弦剧《时苗留犊》,饱享了一顿精神大餐。

板胡声声,弦腔悠扬,南路丝弦的舞台上,生动再现了东汉末年廉吏时苗任职寿春,留犊淮南的故事。剧中的时苗或携民抗击淮河洪灾,或与民同乐,节日欢宴。尤其是剧中高潮,他弃官留犊,整个剧院屏声静息,鸦雀无声。只见百姓沿途挽留,攀辕卧辙,小牛犊一声哀鸣,真有肝肠寸断之慨。每一个人眼里,都饱念着激动的眼水,我们和平乡的百姓一样,为这么一位名贯古今的清官,为这么一位为官清廉的寿春县令而骄傲、自豪。

走出剧场,夜晚的中原大地暑热渐退,清爽异常。头顶上的万古的星空像一面深邃无比的一面镜子,千古时苗的清廉、方正、耿正,历代为官者均可以此为鉴。(高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