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报业动态 > “新媒问政”构建网络社情民意新平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新媒问政”构建网络社情民意新平台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5/19 10:08: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9年10月,淮南日报社聚力打造的网络社情民意新平台“新媒问政”正式上线。这是淮南日报社推进传统媒体(主要针对其旗下的淮河早报)改革创新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一记新招”,在全省市级党报中属于首家首创。“新媒问政”的创办和推出,在业界和网民中引发强烈反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点赞。截至今年5月份,“新媒问政”已经推出14期,网民咨询的102个问题得到涉及政府部门的及时回复和有效解决。

传统媒体改革创新的“一记新招”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创办都市报的风潮。都市报因而迎来了“黄金10年”。那个时期,都市报拥有广泛读者群和广阔广告市场,市级都市报发行数量巨大,广告舞台广阔。以至于时至今日,当年的一位市级都市报总编辑回忆起那个时期的广告市场的狂热,仍然感觉如同梦幻。“广告主拎着现金,在办公室门外排队,就是为了能够争取到一块广告版面。”那个时期,都市报对党报贡献大,因为都市报属于党报的子报,因而业界有“儿子养活老子”之说。然而,10年河东、10年河西,进入本世纪之初,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以网络为支撑的新媒体崛起,特别是大量所谓自媒体的无序混乱以及对传统官媒原创内容的公开化“吸血”,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都市报的读者流失严重。读者往哪里去,广告商就会追随到哪里,因而都市报的广告萎缩、断崖式下滑。难以为继的都市报纷纷减版,一些都市报停刊。业界普遍认为,都市报或将已经迎来漫长的“冰冻期。”

网络时代,全程、全员、全效、全息,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有舆论场,时时都在产生、发酵、传播、终结着舆论事件。党报如何在网络时代更好发挥“风向标”、“压舱石”、“定海针”作用?淮南日报社坚持一手紧抓传统媒体改革创新,一手抓紧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始终在不懈努力、专注探索。以新媒体为依托的网络信息新平台“新媒问政”,就是淮南日报社酝酿已久,为了加快淮河早报改革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而作出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

“新媒问政”网络信息聚合流程

“新媒问政”,按照以下流程对网民和读者的咨询信息进行高速、高效、高能聚合:通过淮南日报社旗下淮南网、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广泛搜集网民意见、建议、诉求、投诉、咨询、反映,经过数据梳理分析比对和研判后,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由全媒体记者进行采访,由涉及政府部门进行解疑、释惑、回应、回复,再由新媒体、淮河早报把政府部门的回复向网民、读者推送、刊出,从而形成完整的网络社情民意“咨询—收集—采访—回复”信息链。

“新媒问政”架设起网民和政府部门更为通畅快捷沟通平台。网民只要把需要向政府部门咨询的问题,发到淮南日报社“新媒问政”平台上,剩下的工作都由淮河早报、淮南网全媒体记者完成,政府部门的回复再通过淮河早报、淮南网和淮南日报官微“淮南日报”多渠道发布。从而使政府部门和网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快速、通畅。

“新媒问政”开辟了一条网络社情民意新渠道。网络时代,社情民意大多在网络上聚合。“新媒问政”的架设,正是基于这一考量。老百姓想向政府部门咨询一些涉及生产、工作、生活等方便的政策,但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找谁、怎么找、何时找、到哪里找,政府部门想向网民、市民、群众公布公开政策信息,但又苦于没有媒介平台。“新媒问政”努力和试图搭建起政府部门和网民之间信息沟通、通达、交流的平台,以破除可能存在的政府部门和网民之间信息沟通传递“肠梗阻”、不对称。

“新媒问政”信息线索的科学遴选

网络如同汪洋大海、江河湖溪,网络社情民意如同激流奔跃、虾鱼穿行。遴选好“网民之问”信息线索,考验着媒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及把关意识和责任意识。

把握住“问”和“回复”的要领。“问”和“回复”是“新媒问政”两个关键点,“问”是切点,“回复”既是重点也是落脚点。也就是,要重点把握和解决好“问谁”“问什么”“怎么问”,以及“谁来回复”“回复给谁”“在哪里回复”。

把握住线索遴选审核。在“新媒问政”线索遴选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始终要把好方向关,把好导向关,从而实现把好线索来源“第一道关口”。所有的线索遴选出来以后,提交采前会进行研究确定,再分发给全媒体记者进行分别采稿。因而,线索的遴选过程,既是初审过程,也是把关过程。

把握住媒体的媒介角色,重点当好沟通桥梁和信息传递平台。把握好媒体和记者在“新媒问政”中的角色定位,记者和媒体不是也很难去直接解决问题,不要也不能当裁判员,但要竭尽全力把回复的信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表达出来,让网民的咨询得到及时满意回复。

把握“政”的要义。“政”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既是被咨询主体,也是回复的主体。“政”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政策咨询、政策解释、政策解读。

“新媒问政”回复的切点把握

面对网民的咨询,政府部门有回复的责任和义务。网民有所问,政府部门应有所答。网民有咨询,政府部门不能不回答或者拒绝回答。从14期“新媒问政”的采访实践来看,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对网民咨询以及媒体采访十分重视,认真接受采访,尽力回答网民咨询,表现出在网络时代与媒体打交道的良好基础和愿望,同时也表现出主动为群众服务的担当意识。当然,也有个别政府部门认为网民所咨询问题“敏感、复杂”,采取推诿态度,甚至不予回复、拒绝回复。其实,政府部门怎么回复,有很大空间可供选择,回复也有一定的艺术性。因而,建议政府部门对于网民的咨询和媒体的采访,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尽力进行科学回复。在网络时代,面对网民的询问、咨询,避而不见或者拒绝回复,显然不是好的选项。

“新媒问政”是淮河早报转型发展、推动媒体融合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淮河早报奋发图存的一个具体探索。如何让传统纸媒尤其是都市报,具备移动传播的特质,符合网络时代大众阅读口味,以寻找到新的发展和生存空间,实现浴火重生、困境突围,既是所有纸媒面临的共同话题,也是网络时代移动传播背景下,所有都市报无法回避的共性发展难题。媒体格局正在重塑,机遇和挑战并存。等待,永远没有机会。探索,或许会有出路。因而,我们从未懈怠,一直在不懈奋力。(沈国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