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对随口吐痰说“不”!这是抗议 更是抗“疫”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对随口吐痰说“不”!这是抗议 更是抗“疫”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4/22 10:25: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 付莉荣)当你欣赏路边青青草地和朵朵鲜花时,当你走在整洁干净的道路上时,旁边突然有人往地上吐了口痰,好心情一下子跑到九霄云外……随口吐痰对健康的危害、对环境的破坏众所周知,偏偏还是有许多人改不掉这一陋习。更有人在乘车时伸头就是“一吐”,这看似随意的“一吐”,却成了文明的“绊脚石”。

近日,淮南日报微信公众号、淮南网等网媒刊发了《一口痰,吐掉文明》一文,反映了出租车司机随地吐痰的情况,引起了淮南市民热议。出租车一直被称为城市的流动名片,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明。那么,对于这一发生在出租车上的现象,出租车驾驶员们看法如何?乘客们又有什么想法呢?4月20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出租车驾驶员李波是淮南908爱心车队的一员,他说,随地吐痰是市民偷懒、图省事的表现,“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文明意识,为图方便,才破坏了环境,丢掉了素质。”他说,文明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点滴形成、持久养成,并且需要自我约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讲究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市民秦先生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因工作关系他经常需要乘坐出租车,“现在大部分淮南市民素质都挺高的,出租车内卫生也很好,有时候看到车内环境干净整洁就会觉得很舒服,情不自禁就想保护这样的乘车环境,根本不会乱扔杂物,更别说吐痰了。”秦先生说,很多出租车的车门和车窗都擦得很干净,随意吐痰必须要开窗,一不小心就会吐到车玻璃上,“那简直太脏了,而且在出租车上随口吐痰更不卫生,一不小心还会吐在行人身上,不但破坏环境和城市形象,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

淮南908爱心车队副队长欧凤成表示,自己开出租车已经15年了,觉得淮南大部分乘客都是非常注重城市环境和形象的,“我平时开车时很少见到有乘客朝车窗外吐痰。”欧凤成说,有一些乘客的确是嗓子不舒服,有的是抽烟喝酒了,不停地清嗓子,实在忍不住,下意识地就想往车窗外吐痰。“我一般都会注意观察着,一看乘客有这个动作就立刻提醒对方,劝他们不要乱吐痰,基本他们也都会听劝,把痰吐在卫生纸里。”

“现在很多出租车内都设置了文明标语,温馨提示乘客。”驾驶员郑春雷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比如“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在车内吸烟”“不要乱扔垃圾”等,他说,现在疫情还未完全解除,我们更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为城市卫生和他人健康负责,“打喷嚏和咳嗽都需要用纸巾进行遮挡,更何况吐痰呢?一口痰里有大量的细菌,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一口带菌的痰液形成的飞沫可以污染周围数十米,不可忽视。”

淮南出租车雷锋车队队长陈东松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介绍,他从事出租车驾驶员工作以来,一直不断提醒自己,注意保护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形象,“以前确实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比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但是随着大家的文明意识慢慢增强,每个人都在尽力去改正一些不好的行为。”陈东松说,好的习惯是通过时间慢慢养成的,“我们现在已经习惯每天在车里备一个方便袋,把包装纸和果皮等垃圾扔到里面,等到给车加气的时候统一扔进垃圾箱里。”他说,“还有,我在车里专门放了抽纸盒,乘客需要可以随意抽取,需要吐痰时将痰包在纸巾内,下车时随身带走。”

不随口吐痰,是最基本的文明素养之一,如今,我们都要意识到随地吐痰的陋习所带来的危害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己做到不随口吐痰,养成健康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敢于随时劝阻、制止随地吐痰者,做一个文明人,守一座文明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