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开启祭奠新模式 传递深深思念情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开启祭奠新模式 传递深深思念情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4/7 9:20: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是为春天而来,为思念而来,为亲朋好友团聚而来。在这个时节,人们除了结伴出游、踏青外,还有一项承载着二千五百多年的中国文化传统——那就是祭祀。每年的清明节前夕,人们总会以各种形式祭奠祖先,缅怀逝者。尤其是那种“无火不成祭”的旧习祭祀方式,与现代文明社会似乎显得有些不那么和谐了。

最近几年来,由于淮南市出台了禁止在城区燃放鞭炮,焚烧垃圾、冥纸等规定,使得一些不文明的祭祀现象得到较好的遏制。在这些规定没出台之前,每至清明时节,我们的城市周边大大小小的公墓陵园,乃至主城区的繁华路边,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些市民在随意焚纸,燃放鞭炮。一时间,烟尘四起,灰烬弥漫。有关人士曾明确告知:清明时节,由于一些地区无节制的焚烧纸,燃放鞭炮,导致大气污染指数直线上升。但今年的清明时节,我们看到简洁而又庄重,且更为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了那些传统的祭祀方式。4月4日,国旗半垂,举国同悲。全国各族人民深切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这一天,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国家以最高的祭奠向英雄哀悼,人民以最深的怀念为英雄送行,愿逝者安息!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朋友圈,人们自发参与哀悼活动,追思之情绵绵不绝。

在今年清明节前夕,凤台县民政局按照市、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总体要求,暂停市民现场祭祀活动,开办了代祭模式。一些前来祭祀的市民手捧鲜花,在陵园出入口自觉排队,陵园工作人员按照顺序进行登记后,便将他们的祭祀用品逐一摆放到相应亲属的墓前,以寄托逝者亲属的哀思。陵园的这种做法,得到了人们的理解。他们认为,疫情防控期间,陵园采取的代祭方式比较绿色环保、安全,也更显文明。

家住潘集的苏先生常年在上海工作,往年的春节或清明节前夕,为了祭拜逝去的亲人,他会来回驱车一千多公里,购买大量的冥纸、鞭炮等祭祀品,在亲人的坟前焚烧、燃放。今年春节、清明节,苏先生让自己的弟弟妹妹准备了一些鲜花,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代他向逝去的亲人祭拜。苏先生说,只要心中有牵挂,无论用哪种形式祭祀,都能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其实,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启的新的祭祀模式,诸如鲜花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社区公祭等,既健康文明,又绿色低碳,值得人们去提倡践行。

清明节,这一承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节日固然是寄托哀思的日子,但节日的内涵却远远不止这些,尤其是经受现代文明洗礼之后的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清明节并不仅仅是焚烧冥纸,燃放鞭炮的节日,而是需要以更为简洁、庄重、文明的新方式去“缅怀”和传承的节日。无论是国家举行的公祭,还是民间的祭祀,其实,都是对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繁华散尽,平淡归真。与其让祭奠祖先,缅怀逝者的节日被“焚烧”,被“消费”所掩盖,不如开启新的祭祀模式,让它返璞归真。(记者 冯登成)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