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他坚持追梦的样子真帅!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他坚持追梦的样子真帅!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7/19 9:16: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通过勤劳奋斗,泥河村民李友青从贫困户一举脱贫致富,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全省首届“十佳农场主”

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杨柳村村民李友青,曾因父亲患病成了200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穷则思变,李友青不甘于一直这样贫困下去,利用国家出台的好政策,他流转土地经营家庭农场,通过辛勤劳动一举脱贫致富,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全省首届“十佳农场主”,成为致富能手。

流转土地注册家庭农场

李友青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成年后也出外打过工,因父亲身患重病需要照顾而返家。他带着一家6口人,守着8亩多田地艰难度日,在温饱路上挣扎着。

身为一个高中生,李友青不甘于眼前的困窘,他与老村支书谈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多种一些地。老支书对踏实肯干的李友青全力支持:“国家有好政策,村里帮你流转土地,我帮你担保赊欠种地费用。”李友青感动了,说干就干,他于2012年在杨柳村流转290余亩土地从事粮食生产,当年收益10余万元。

第二年,他扩大了种植规模和种类,流转土地面积达530多亩,其中从事粮食种植330多亩,果园30亩和鱼塘170多亩。并于2013年7月注册了潘集区泥河青源家庭农场。

天道酬勤规模不断扩大

2014年,李友青与市农业科研所合作,带领村民种植100多亩黄心乌菜种,当年亩收益近万元,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受到市区农业部门的关注。同年,荣获了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2015年,他又与凤台县种子公司签订了小麦育种合同,带领村民繁育小麦新品种600余亩。他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去杂、统一收割。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又一次得到村民和合作方的认可。当年荣获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称号。

近年来,李友青不断保持与多方合作,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为农场添加新的农机具,除了满足本农场使用,还为当地农户近千亩农田地提供了机械灭茬深耕作业,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2017年,李友青被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评为全省首届华安杯“十佳农场主”称号。

顺应潮流注重绿色发展

李友青擅于思考,刻苦学习,他坚持每天看新闻,了解国家政策动向;搜索农业技术,掌握农业新科技发展。每到农闲时间,他都寻找学习机会,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

通过不断学习,促进了生产的不断发展。青源家庭农场已由最初单一粮食生产,慢慢向水产、果林及粮食生产多元化过渡,不但解决了部分闲散人员的务工问题,还帮扶了一批贫困家庭和部分聋哑残障人士。

李友青注重绿色生态发展,一切种养均以绿色无公害为前提。种植以有机肥为主,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从不使用高污染高残留农药。2017年,省农委为他的农场安装了40余盏太阳能路灯和灭虫灯,采取生物手段杀灭虫害。去年,李友青又玩起了新玩意,在新租来的300亩鱼塘安装了传感系统,在家中通过手机软件就可以掌握鱼塘的动向。开辟了农场旅游项目,游客来游玩时,不仅可以采摘、垂钓、体闲、娱乐,还可自助烧烤,深受人们喜爱。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李友青的家庭农场也在顺应潮流,发展电子商务,利用微信、淘宝等渠道,向老百姓提供自家产品,开辟“我的农场”网络项目。如今,青源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当地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家庭农场,带动了周边群众开展科学生产,用示范引领的作用,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帮助更多农户享受增收喜悦。 (记者 张雪峰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