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沉浸在岁月光影里的家国情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沉浸在岁月光影里的家国情怀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6/5 9:07: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致敬我们的节日端午

那是一个群雄并起、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是一个书生意气、武将效国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它拥有独一无二的名称:战国。

我们的节日端午,它从近2300年的历史光影里闪现。它在我们的记忆里传承,它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它让我们至今无法忘怀。

公元前278年,彼时顷襄王接替怀王执掌楚国,秦将白起率领大军攻楚,破楚国都城郢。被顷襄王流放在外的屈原,闻听郢都被破,犹如晴天霹雳,悲愤难当、欲哭无泪,怀抱一块大石,毅然决绝地投入汨罗江。

郢都被破之后,楚国迁都陈(今河南淮阳)。公元前253年,楚再次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公元前241年,楚国最后迁都寿春。在屈原投江自杀55年后,即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屈原身后,留给我们一个传承至今的节日:端午。

那些沉浸在岁月光影里的家国情怀,总是让我们充满敬意和景仰。如同对于远大目标的追寻和人生梦想的追逐,让人高山仰望。我们为此赞叹,端午——薪火接续,传承不竭,已近2300年。

致敬我们的节日端午。

沉浸在岁月光影里的家国情怀,流淌着对国家的忧思和挚爱。屈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处于战国末期。秦国虎视眈眈,一统天下的势头和雄心,如同历史大势和潮流,即便连横也无法扭转和阻挡。正是基于对于楚国安危的忧思,屈原才屡次向怀王和顷襄王进谏,然而,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其真知灼见、治国良策并不能为君王所采纳,却反遭排挤、中伤和打击。怀王尚且能够容纳屈原,及至顷襄王时,彻底失去对屈原的耐心,将之逐出郢都,流放沅、湘。“国既破,何愿偷生。”郢都被破之日,屈原何等失望和激愤,最后选择了投江自杀。后人祭奠端午、追思屈原,那是被屈原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因而,端午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国家的挚爱,乃至于舍身爱国、以身许国,才是其贯穿始终、熠熠闪光的价值元素。

沉浸在岁月光影里的家国情怀,蕴含着对民众的怜惜和爱念。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只不过,《离骚》也好,《九歌》、《天问》也罢,在这些浪漫而华丽唯美的诗歌背后,都是屈原对民众怜惜、挂念的文学表达而已。端午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的记忆,之所以能够被民众念念不忘,之所以历经近2300年传承接续,那是因为屈原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所有的诗歌绝唱里,都蕴含了对民众的爱念。因为屈原的心里始终爱念民众,因而民众才会在心里永远祭奠屈原。

包粽子、薰艾草,饮黄酒、竞龙舟……这些有形的形式和载体,不过是在无形中提示和警醒着我们,如何把爱国、忧民的情怀持续传承。

家国情怀,永远是端午节日里的最持久最闪耀的那一抹亮光,也是端午节日的底色。

因而,端午节日才能够被传承和接续。这或许就是我们祭奠屈原的根本之所在,也是端午节日承载的博大深厚文化基因之所在。(怀新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