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天上的街市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天上的街市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5/30 9:41: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到瓦埠镇需乘轮渡。站在瓦埠湖西岸看对岸,瓦埠镇荡漾在波光潋滟的湖水之中,似无还有,虚无缥缈。我的脑中立即蹦出个词汇:海市蜃楼!对了,瓦埠镇现在就像海市蜃楼,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

过了湖,进了街,双手推开宓子祠朱红色的大门,大门发出一阵浑厚的“隆隆”声响。听着这声音,一种庄严感不由涌上心头。宓夫子,两千六百年过去,你在瓦埠还好吗?

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当年跟随孔子从鲁国往吴国游学,途中客死在瓦埠镇。从鲁国往吴国,怎么就走到了瓦埠镇?历史学家说,古时候瓦埠湖上通长江,下连淮河,是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瓦埠镇“瓦”即瓦砾,“埠”即商埠,因水兴市,盛极一时。孔子从北往南落脚瓦埠镇,顺理成章。

瓦埠镇的小街古色古香。街道青砖漫地,街心铺着长长的石条。石条光亮如砥,青砖爬满青苔。石条光亮可见当年之繁华,青砖生苔显现今日之幽静。街两边的房子一律青砖小瓦木铺板,房里坐着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见人到了门前,站起身微笑着把人往房里让。瓦埠镇号称“君子镇”,好像这里的每个人都热情好客,温良恭谦。走进门,发现房为两进,前面临街房用作店面,后进多为住宅。两进房屋中间的院子不大,摆满了花花草草,院墙上盘着凌霄或葡萄。也有院子里栽了樱桃树、杏子树的,樱桃已经红了,挂满了枝头。

同行中有一位文物专家,这使我们的游览还变成了一次文物知识普及活动。在专家眼里,瓦埠镇遍地是宝,每块砖、每片瓦都是记载历史的书页。他的话犹如醍醐灌顶,使我一下子明白了瓦埠镇的魅力所在。有宝便有淘宝人。同行的人还真在街拐巷角寻得不少有字的砖、有釉的陶。我们寻到了一个方姓老汉的院内。小院从外看去稀松平常,与小镇其他建筑没有不同。但院内的坛坛罐罐却琳琅满目,都是老汉平时在街上搜拾来的宝贝。我们上前与老汉攀谈起来。这一谈,立时使我们对老汉肃然起敬起来。《儒林外史》说明代金陵文雅之地,挑贩走卒都有六朝烟霞气。今天的瓦埠也算这样的地方了吧,连一个街头老叟张口闭口说的都是学问。他口若悬河,只听得我们张大了嘴巴,云里雾中地分不出东西来了。

瓦埠镇,莫测高深。

想不到的是,临告别时,好客的老汉看我们喜欢他这个小院,还送了我们一只官窑的瓷碗、一盏汉朝的油灯、几方五代的墓砖……我们满载而归。
只有天上的街市,或者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才会是这样的民风吧?!(赵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