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转型发展描绘新时代的春天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转型发展描绘新时代的春天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5/5 8:37:5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成为淮南转型发展的行动指南。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淮南市按照“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一大目标和“五个扎实”的工作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全市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和自觉行动,形成了全市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产业转型 突出产城融合

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淮南的路在何方?”“淮南的转型方向在哪里?”淮南市既不回避短板,又要扬优成势,响亮提出:从一煤独大的固化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工业大市的优越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坐等发展的惰性思维中解放出来。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带着对转型升级的渴望,淮南开始了“求新、求知、求实、求变”之行,紧紧围绕“1235”发展思路,全力做好“三篇文章”。

做好煤电资源文章——支持淮南矿业集团整体上市和中煤新集公司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潘集选煤厂、两个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6个超临界机组等先后竣工投用。潘集电厂等项目前期扎实推进,三峡新能源光伏等项目建成投运,国家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获批。

做好非煤产业文章——出台支持制造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政策文件,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唯一的煤化工基地获批建设,总投资267亿元的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建成中交;总投资300亿元的煤制气项目和总投资96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前期加快推进。

做好山水生态文化文章——扎实推进寿州古城、八公山景区、焦岗湖景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八公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批实施。恒大文旅城项目、恒大童世界项目、恒大空港特色小镇项目和恒大高科农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谢家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和世行贷款大通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正在实施,东辰采煤沉陷区规划项目扎实推进,西部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引导规划正在编制。2016年以来,旅游总收入达300.61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

跳出一隅谋全局,谋全局中抓一隅,突出产城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淮南为新一轮发展打牢根基。

2018年,淮南进入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阶段,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工程,支持骨干企业稳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淮南须臾没有停滞!

从快马加鞭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建设,到借力淮河生态经济带,承接长江经济带,淮南在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加速合淮同城化,加快合淮工业走廊、新桥空港经济示范区淮南联动发展区建设,打造辐射沿淮、撬动皖北振兴的重要支撑。

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奋进,2018年1月至9月,全市非煤电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2%,截至2018年底,三次产业结构为10.6∶47.4∶42,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改革创新 展现独特魅力

“改革创新是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我们要坚持不懈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后劲。”

面对千帆竞发、风起云涌的竞争态势,淮南不忘初心,坚定改革定力,加速创新驱动的进程,一场场的创新接力,在淮南竞相上演。

2014年以来,已有484项改革任务出台文件或启动实施。在省政府对省辖市2016、2017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淮南“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指标得分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三年来,淮南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2%,涉企收费清单项目减少61%。在全省率先实施“五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试点改革全面推开,荣获全国百佳国地税合作市级示范区称号。

淮南市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开展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构建“1+3+8”的创新型孵化器体系,实施“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省市级创新平台189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后工作站11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铆足了后劲。

随着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序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入驻关联企业586家,大数据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国内首个钱学森智库分中心、大数据展示中心、江淮云、智慧谷等建成投用,初步形成大数据存储、交易、应用三大体系。

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安理大新校区等建成投用,中科院淮南大气环境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研发区一期建成投用,安理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在淮南,创新的元素,日渐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保护生态 打造绿色家园

“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指示要求,坚决啃下脱贫‘硬骨头’,坚决织密民生‘保障网’,坚决守住安全‘警戒线’,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淮南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殷殷嘱托,句句入心。淮南始终把优化生态摆在城市建设首位,精准施策,定向发力,发挥依山傍水、山水相映的城市特点,不断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高新区(山南新区),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央公园等7座城市公园相继落成,一个个城市绿肺,如串串珍珠洒落在淮河两岸。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淮南打响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绿、人民更幸福。2014-2017年,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6.4%、9.6%、10.6%、42.2%,推动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档升级。

投资92亿元的济祁高速公路淮南段、投资16.8亿元的孔李淮河大桥、投资7.5亿元的凤台淮河二桥建成通车,11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501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交付使用……淮南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寿县、凤台县、潘集区、毛集实验区和山南7乡镇为主战场,淮南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2014年以来,共安排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0亿余元,组建763支扶贫工作队,选派2289人驻村开展扶贫,顺利完成124461人脱贫、107个贫困村出列的任务。

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无易事。三年来,淮南始终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

三年来,淮南牢记嘱托,传承着责任与担当;三年来,淮南砥砺前行,演绎出激情与豪迈;三年来,淮南迎来新跨越,出征再集结。新时代,新作为!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脉动里,淮南,意气风发,情怀饱满!淮南人民一定会将总书记的要求和殷切希望作为远航路上的不竭动力,在逐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安徽日报记者 孙玉宝 通讯员 柏 松)(《安徽日报》4月26日10版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