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用人以公,方得贤才”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用人以公,方得贤才”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2/3 11:27: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选人、怎样用人,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直接影响着人心。“要坚持公正用人。用人以公,方得贤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引人思考。

古人言,“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选贤任能,首先应以“公”为要,做到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是一件大事,但知人善任却绝非易事。正因此,在干部考察选任的每一个环节,凡事都要出于公心,一切都应重视公论,切忌凭个人好恶下判断,依亲疏远近徇私情。反之,在此过程中,一旦为私利所迷、为诱惑所动、为人情所困,不仅难以服众,更会败坏风气。“公生明,偏生暗”。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切实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才能让德才兼备的好干部脱颖而出,不断强化人才干事创业的正向激励。

用人以公,不仅体现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还应贯穿于干部评价、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公正评价干部、公道对待干部,才会让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公正是自己最大的依靠。一位干部曾被人举报,纪检监察机关遂发函询问。在对当事人的书面说明材料进行评估分析后,有关部门采信了说明并再次发函反馈。后来,这位领导干部在组织生活会上郑重宣读了来函,并珍重收藏。在相当程度上说,组织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公正处置、对履职表现的公正评判,更能凝心聚力,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振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根本上说,公正筑牢于制度之中。“伯乐相马”的故事,人皆熟知。伯乐独具慧眼,拥有识人用人的眼光和提拔人才的胸怀,故而为人所称道。然而,为改革发展事业甄选人才,单靠少数“伯乐”是不现实的,也是靠不住的。说到底,还是要靠科学的机制、完善的制度来保障。相信制度、依靠制度,用纪律和规矩确保选人用人出自公心、刚正不阿;健全制度、遵守制度,以制度的权威为事业和风气打上“公”的底色。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最大限度避免主观性盲区和误区,加快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现实中,海潮大小跟天体引力相关。在管理学上,也有类似的“海潮效应”:越是尊重人才、公正用人,越能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尚贤者,政之本也”。践行“用人以公”的理念,健全“用人以公”的制度,公平公正识才选才用才,我们何愁不能激荡正气,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李洪兴)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