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见证40年大型征文 > 喜看能源城生活能源大变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喜看能源城生活能源大变迁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1/30 10:42:2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也是人民生活质量水平逐步改善提高的过程。作为出生、成长、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一份子,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路走来,我亲眼见证了淮南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城乡居民使用生活燃料的历史变迁,让人感慨唏嘘,城乡之巨变、时代之发展。

改革开放前的淮南市,由于是煤城,城镇居民的生活燃料主要是依靠使用地方生产的煤炭,并且是有烟的,因为淮南不产无烟煤。居民必须拉着人力板车凭供应证自行前往炭厂购买,供应的煤中,有的是炼焦用的块煤,俗称“大炭”,热值高、比较完整好烧,可以直接使用,而更多的是散装碎煤炭,购回后,居民要利用简易模块工具及时自制成方形或长方形等煤炭块饼后,才能方便在或是用红砖与水泥建成、或是用旧钢板焊成、或是用旧大油筒改造的煤炉中燃烧使用,同时也易于堆放和储存(上世纪70年代在淮南城镇居民家中的厨房,人们随处可见到建在屋角的储炭池);但是受产量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广大农村地区的燃料则基本依赖使用农田秸秆或干杂草,在农村生产队的场上,或房前屋后,常见有堆过人高的柴草垛。劈柴、干草还好说,生火做饭时,常常因炉膛里的柴草湿潮而燃不着,烟熏火燎弄得农户们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是最为头痛的事。

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经济发展,煤炭产量增加,更多的外地产的无烟煤进入淮南市场,城市中有部分居民使用上能够做成煤球或蜂窝煤形状,既方便耐烧熬火又相对环保的无烟煤炭。这时有部分农户也开始以少量的煤炭替代柴草来取暖做饭,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制煤气工艺应用进入淮南市,使用煤气成为当时市民津津乐道的一大话题。1984年2月,设立在洞山地区的一万立方米储气柜开始破土动工,主体工程于同年10月竣工,同时,各地区的输气干管也同时开始铺设。除市办煤气外,地方上一些具有自办煤气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诸如淮南化肥厂、淮南矿机厂等单位也都积极大力发展自用煤气,居民们在家只要拧开气阀点上火,蓝色的火苗就会从煤气灶中喷然而出,大大方便了烧水、炒菜、蒸煮等等一日三餐之需,管道煤气逐渐成为居民生活能源主力军。2005年1月8日上午10时,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利用造福淮南城乡,经改造后的原城市煤气管线向淮南市民试供气,居民们用上了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目前全市使用天然气人口已突破100万。而农村居民传统上所用的秸秆、干草、木柴等生活燃料亦逐步被各种清洁方便的环保燃料如天然气、人工液化气、沼气等所替代。近年来,淮南市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让更多的城乡居民用上管道天然气,营造天蓝、水净、气清的人居环境,又积极谋划天然气第二气源建设,并于2018年的9月7日上午,举行了淮南市天然气二气源高压管线开通仪式,标志着淮南市告别了单一气源供气局面,形成了双气源供气的新格局。据悉,淮南的天然气第二气源高压管线设计压力为4.0MPa,管径为DN400,设计能力4万立方米/小时,年输气能力为3.15亿立方米天然气,第一和第二气源年输气能力超过5亿立方米,将为改善淮南清洁能源供应、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绿色能源保障。目前,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已覆盖境内除潘集区以外的所有区域,包括寿县和凤台县。相信不久的将来,淮南城乡居民定会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全部都用上优质环保称心的清洁能源,生火做饭再也不会是一件烦心的事。(程晋仓)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