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走进淮南民企 > “吃”进去建筑垃圾 “吐”出来新型建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吃”进去建筑垃圾 “吐”出来新型建材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9 8:44: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金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走访记

“建筑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8月8日上午,记者在位于谢家集区境内的淮南金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采访时,亲眼看到了“吃”进去是建筑垃圾,“吐”出来是新型建材的真实产品。

“这是我们公司用建筑垃圾为原料,将建筑垃圾经过机器打磨碾碎后,生产出来的再生透水砖,这种砖最大的特点就是吸水性较强。我给你们做一个试验,把水倒在砖上,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迅速渗透。”在产品展示区,金科公司负责人陈建喜一边将水喷洒到再生透水砖上演示给记者看,一边告诉记者:“金科公司生产的这种透水砖,最大特点就是能把路面上的积水全部渗入到土壤中,等到天热的时候,能把土壤中的湿气往上吸,就是能够达到海绵城市的效果。国家标准的透水砖是每秒钟0.01厘米,我们公司生产的透水砖的标准是每秒钟0.02厘米,高于国家标准一倍。”

“利用得当,‘建筑垃圾’就是宝贵的资源。”陈建喜向记者介绍:“金科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和再利用的企业,目前公司已建设2条再生骨料生产线、2条再生建材生产线,可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再生透水砖、再生护坡砖、再生挡土墙等8大类50多种绿色再生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已被认定为新型墙体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公司自投产运营后,始终坚持‘资源有限,再生无限’的理念,利用先进技术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旧城改造、城中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这些垃圾通常采用露天堆放或者简易填埋进行处理,既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城市环境,也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当建筑垃圾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定义的时候,金科公司决策层就盯上了这些让人厌烦的废弃物,开始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上进行探索。在得知德、美等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已经发展多年后,金科公司负责人就带领团队到德国、韩国、美国等国家考察学习,并引进了先进设备。但在设备引进后,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设备不能使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金科公司科研人员发现,因为国外对建筑垃圾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而国内的建筑垃圾包含了各种杂物,因此,在国外能良好运转的机器,到了国内就会“水土不服”。为了让这些先进的设备尽快“入乡随俗”,金科公司科研团队积极进行研究,并与北京建筑大学、湖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入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攻关,参与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技术、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逐步建立起了模块化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工艺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淮南金科公司在国内建筑废弃物领域已颇具优势,并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利用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参编、主编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循环再生建筑材料流通技术规范》、《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实心砖》等多部国家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如今,金科标准已上升为国家标准,金科技术已成为行业的标杆。

“政府非常关心我们企业的发展,前不久,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帮助我们及时解决了建筑垃圾堆放场使用问题。同时,现在正在开展的‘四送一服’活动,也为我们解决了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采访中,陈建喜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百倍:“发展道路上的荆棘不可避免,但金科公司已经做好准备,将运筹帷幄,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持续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向着集团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稳步前进。”(记者 苏强 通讯员 朱沛国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