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推进美丽淮南建设 > 马路上晒粮要“堵”更要“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马路上晒粮要“堵”更要“疏”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0/10 6:18: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治理公路打场晒粮一直是秋收季节管理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具有时间集中、发生频率高、治理效果不明显的特点,特别是离村庄较近的公路,治理工作变成了执法人员与老百姓之间“猫捉老鼠”的游戏,“抓着就收,走了再晒”的现象屡屡发生。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淮南市大通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多部门在秋收之前就开始了走村入户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时不时还是有些农民依然在公路的两边晒场。为了减少公路晒场的行为,淮南市大通区城管和多个部门联合对马路晒场进行了整治。

城乡结合部 时常可见“黄金甲”

眼下正是秋收季节,有人欢喜有人忧。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眉宇间,而忧愁却写在司机的脸上。10月8日下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淮南市里驱车出来,由西向东行驶在合徐高速连接线,合徐高速连接线是双向六车道的道路,车辆限速每小时70公里。在这条连接线的四周有多个村庄。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连接线与合水路交叉口开始发现,昔日平坦干净的马路都被金灿灿的粮食占据了,路面变得异常狭窄。“占路”打场晒粮不仅有碍交通,而且给司机和村民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极易发生交通行车事故,这么浅显的道理,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明白,那么为什么还会持续不断地发生这一现象呢?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王楼村附近发现有几户村民将刚收割的水稻晾晒到了公路上,为防止过往车辆碾压,村民们用石头、木棍作为“警示”标志将水稻圈起,晒粮的村民只顾着低头忙碌,对身边来往飞驰的车辆不闻不问,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全。有的村民在晾晒的过程中竟然将三股行车道占据了一股,只留下两股行车道可以通行车辆。一位正在公路上晒场的村民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晒场,可现在有的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农村的土地越来越少,以前的晒场都没有了,在马路上晒场的村民都是离公路居住的比较近,公路上道路平整方便晾晒。当然,如果有粮食初加工的烘干设备他们也不愿在公路上晒场。

交通隐患多 行车不安全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车就特别不好开!”司机王师傅抱怨说,向合徐连接线这样的公路两边晒粮的情况还算治理的好的,特别是到了一些乡镇公路,晒粮占道真是让人很无奈。“这些道路基本都很窄,一旦晒上粮食,车很难顺利通行,路面的谷粒很容易造成车辆打滑,影响行车安全。”

在采访过程中,也能看到一些险象环生的画面。在有少数晾晒了粮食的路段,许多司机看到路上有打场晒粮的村民时,不得不减速行驶。为了防止车辆碾压到粮食,过往车辆“扭曲”躲避着村民用石块、木头等设置的障碍物。

“开车时不知道路面上会发生什么情况,有时村民在晒粮时还会带上孩子,这些孩子往往意识不到马路上的危险,横穿马路,司机反映不及时很容易发生危险。10月7日,就在合徐连接线王楼村附近,有一户村民在公路上晒粮就差点发生事故。一位司机没有注意到村民晾晒粮食放在路面上的石块,车轮直接撞上了石块,造成了轮胎爆胎,幸亏车辆没有发生其他的碰撞,车辆停下后司机自行更换了轮胎后,开走了车辆。这样的事故每年大家都能听说,有的还因为公路晒场发生了交通亡人事故。可公路晒场还是屡禁不止。”司机蔡先生介绍说。

走村到户做宣传 公路晒粮在减少

10月8日下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合徐连接线见到了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的工作人员和大通区城管行政执法局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在合徐连接线大约10公里左右的道路上,联合执法队的工作人员驱车来回巡查,发现有村民公路晒粮的行为后及时劝阻,对已经在公路上晾晒的粮食,联合执法队员将会协助农民将摊晒在公路上的粮食清扫干净。

在现场淮南市大通区城管行政执法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公路晒场是个长期问题,主要发生在午收和秋收期间,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道路上。对发生公路晒场的情况他们做了深入的了解,农民们也有自己的客观原因,原本家家户户都有晒场,随着土地的减少,有的农民住上了楼房,原本的晒场没有了,即使有少数农民有晒场,有时因为天气原因,土质的晒场也不具备晾晒粮食的条件,从而形成了公路晾晒的情况发生。今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秋收前他们就开始着手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联合九龙岗镇组成了联合执法队,联合执法队有60位队员,每天6辆车,在秋收前走村入户向农民宣传公路晒粮的危害性。同时联合执法队在公路上来回巡查,发现一起晒粮行为制止一起。但有时还是有个别的农民在公路上晒场。在合徐连接线这条公路上,在王楼村、曹嘴村、方岗村就发生了几起村民上公路晾晒粮食的情况。联合执法队对此进行了制止,并协助村民将晾晒在公路上的粮食清扫。当然要彻底解决公路晒场的问题,有关部门不仅需做好宣传工作,同时也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农民粮食收割下来初级加工的烘干设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感言

治理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多个部门配合联合执法,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场晒粮的难题,还需由相关部门牵头,集中规划集中管理,“堵”“疏”结合,“堵”就是堵住在公路主干道上打场晒粮的苗头,对村民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将在主公路上晒粮作为“高压线”,加大管理力度,制止此类违法现象的发生。

“疏”就是由相关部门负责解决打场晒粮。合理安排好村民的打场晒粮工作。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购置现代化的农业初级加工烘干设备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晒粮难的问题。

图一:联合执法人员正在对公路晾晒的村民进行劝阻

图二:在合徐高速连接线王楼村附近,行车道成了晒场

(记者 马南南)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