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学习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市第十次党代会鲜明主题。作为“六条新路”之首,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上闯出新路,就是要坚持做优增量、调整存量,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加快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实施调转促“十大工程”,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倾力打造大数据、现代煤化工、现代医药、煤机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强做优煤电两大支柱产业;做大轻工、纺织、服装、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大健康等产业,加快建设大数据存储、交易、应用服务三个中心。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质量品牌示范区,推动淮南产品向“淮南品牌”转变、“中国品牌”升级。
加快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市矿统筹力度,密切市矿关系,重点支持协助淮南矿业集团、中煤新集公司做好煤炭化解过剩产能、深化改革、脱困升级、职工安置工作,做好地方小煤矿关闭的后续工作。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扶持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发挥市级调转促产业发展基金撬动作用。推进企业降本增效,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好“组合拳”。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优化新增投资结构,围绕补齐发展短板,重点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脱贫攻坚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充实完善市级项目库,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大市、有机生态农业强市。做大优质粮、豆制品、乳制品等特色产业,做强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腐、潘集酥瓜、朱马店糯米、板桥草席、淮南麻黄鸡等具有国家地理标志的特色品牌,推动瓦埠湖、安丰塘、焦岗湖建成全国知名渔业品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批规模化、绿色化农业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依托深厚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禀赋,努力把淮南建成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胜地、合肥市的后花园,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生态游和文化游并重,完善旅游设施,推动寿县古城游、淮河游、八公山游连成一线,推动历史文化、千里淮河、名山名人名战场融为一体,加快建设八公山历史文化旅游区、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度假区、舜耕山健身休闲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花鼓灯文化、少儿文化等具有淮南地域特色的淮河文化,推出更多融入淮南元素、彰显淮南风格的文艺精品。支持寿县古城墙争创世界文化遗产、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丰塘争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
(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