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用好用活民生工程政策,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无力就学——2600多名寒门学子喜圆大学梦
马上要开学了,家住潘集区平圩镇庙新村的孔怡婉,正忙着办理助学贷款手续。今年高考,她以50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安徽财经大学。家庭贫困的她正为学费犯愁,生源地助学贷款让她能够安心读书,圆了她的“大学梦”。
今年,潘集区多策并举,用好用活民生工程政策,全力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确保家庭困难的贫困大学生上得起学,喜圆寒门学子“大学梦”。
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一项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工程,目的是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无力就学。潘集区的贫困大学生较多,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潘集区财政部门、教育部门、扶贫部门和银行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
“今天我来办理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年给我8000元,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更是解决了‘后顾之忧’!”潘集区学生资助大厅里,刚办理完手续的孔怡婉喜上眉梢。
近年来,潘集区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项目扶助、多元投入”的贫困学生救助体系,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真正做到了使贫困学生应贷尽贷,确保寒门学子都能上得起大学。自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以来,潘集区累计发放资金3371.974万元,受理合同5424笔,惠及学生2648人。
“自8月1日办理(申请)以来,我们共为543人办理了贷款,其中新入学学生112人,续贷生431人,贷款金额403万元。”潘集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贷款工作,他们延长工作时间,简化工作流程,提高优质服务,确保每位大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为做好助学贷款发放工作,该区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提前安排,认真谋划,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助学贷款的知晓度。申请成功的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支付,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负担,最长20年的还款期,减轻了申请助学贷款大学生的家庭负担,消除了他们的担忧。
“有了国家助学贷款,我才能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现在我考上了常州大学的研究生,此次来继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每年一万元的贷款,可以解决我的学费、生活费,真是非常感谢……”对于田集街道杨圩社区的杨景红来说,助学贷款不仅帮她完成了学业、改变命运,也让她更加自信:“在今后的求学过程中,我将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回报整个社会!”
(记者 柏松 通讯员 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