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德耀淮南 > 执着付出,诠释最美孝亲大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执着付出,诠释最美孝亲大爱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7/22 8:58: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陈惠娟27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孤寡老人

      2015年春节前夕,年近91岁的孤寡老人冯素珍去世了。给她“送终”的是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陈惠娟。

      而从1987年开始,陈惠娟就27年如一日地照顾冯素珍老人,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用无声的承诺,诠释着大爱无疆。

      “姥姥走了有几个月了,我特别想她,经常梦见她。”7月17日,在田家庵区国庆街道,金豪社居委主任陈惠娟给我们回忆起她照顾老人的故事时,悲戚地说,她常常想如果她能给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也许老人能活得更久一些。浓浓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机缘使然,延续27年祖孙故事

      陈惠娟与冯素珍老人的故事要回溯到1987年,当时陈惠娟参加工作以后,得知60多岁的冯素珍老人无儿无女,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住房,就生了怜悯之心,隔三差五地去探望她。她每次去都为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渐渐地,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平时,陈惠娟亲切地喊老人“姥姥”,而老人也乐于认下这个“外孙女”。这份特殊的祖孙情谊,让两个人的故事延续了27年。

      陈惠娟心中始终放不下“姥姥”,她为老人申请了政府困难补助——低保,又为她申请了廉租房,才让老人在居乐小区安了自己的家。2000年以后,冯素珍老人已近80岁,生活自理出现困难,于是,不论酷暑寒冬,每天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下班多晚,陈惠娟都会和家人一起去照顾老人,老人在陈惠娟的细心照顾下,身体一直很健康。

      然而,从2010年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健康指数在下降,很多时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陈惠娟总是不喊脏、不喊累地去为她清洗,把老太太收拾得利利索索。一开始,老人很不好意思,坚持不让她洗,她拉住老人的手说,“您啊,还把我当你亲外孙女看不?外孙女给姥姥洗洗被褥衣服还不是应该的吗?你要是不让我洗,那就是没把我当亲人看。”老人感动得泪水涟涟。

      孝敬老人,不计回报无怨无悔

     “照顾姥姥这么多年,有时都疏忽了家人。”陈惠娟说,2012年,读大学的儿子回家过暑假,因为每天陈惠娟要悉心准备老人的一日三餐,没时间给儿子做饭,假期结束返校前儿子对陈惠娟说,在家一个暑假,都没有吃上一顿妈妈烧的午饭。陈惠娟答应儿子,第二天中午要给他好好烧几个拿手好菜。第二天,她破天荒地先回家做饭,准备吃完再给“姥姥”送饭。刚吃几口,突然想到“姥姥”在眼巴巴等着,陈惠娟立马放下碗筷,装好饭菜赶去冯素珍家。

      照顾“姥姥”这么多年,陈惠娟不仅受累,还受了不少委屈。一开始,很多人以为陈惠娟真是冯素珍的外孙女,陈惠娟帮老人申请低保时,有人就说她以社居委主任的身份假公济私。最让陈惠娟难受的是,老人有时思维不清楚,逢人就说陈惠娟偷她的钱。有一次,老人肺部发炎发烧,陈惠娟送她去医院治疗,她却对别人说,陈惠娟送她到医院是想偷她的钱,已经偷了200元钱。陈惠娟痛哭起来,丈夫劝她到此为止,不要再委屈自己。陈惠娟静下来一想,“姥姥”年纪大,何必跟她计较呢,如果放弃她,她就再没有亲人了。当天晚上,陈惠娟又出现在病房里,端着水盆帮老人洗脚,病友都羡慕冯素珍有这么孝顺的“外孙女”。而这些年,帮助老人的吃喝用度全是陈惠娟自己掏腰包,她从没问老人要过一分钱。

      细心呵护,用爱诠释别样“孝道”

      每年过年,陈惠娟都会特意和社区志愿者一起来到冯素珍老人家里陪伴老人,怕老人一个人孤单,也怕老人过不好年。

      前两年,冯素珍老人因为年纪大了,一直瘫痪在病床。病中的老人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社区的工作又很忙,陈惠娟急得连续几天发高烧,但她还是坚持一边打着吊水一边守在“姥姥”的病床前。不仅如此,冯素珍每月的低保和养老保险等一共只有480元,远远低于每月的治疗费用,这些经济负担让家庭并不宽裕的陈惠娟一时无所适从。有人劝陈惠娟让她放弃对老人的治疗,她却舍不得。后来在街道的协调下,医院对冯素珍老人免收住宿费、护理费等多项费用。而老人瘫痪在床的消息也很快在我市志愿者之间传开,自2013年6月起,来自市红十字会、国庆街道、淮滨街道、田区法院等单位的志愿者及社会爱心人士都相继来到医院看望冯素珍老人,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陈惠娟身上的重担。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非亲非故的陈惠娟却用无声的行动,演绎了一曲动人的亲情之歌。陈惠娟的无私奉献,滋润着冯素珍老人,也滋润着所有被她感动的人们。2013年6月,她当选了“中国孝老爱亲好人”,2014年,她又荣获了“安徽省第六届十大孝星”称号。

(记者 何婷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