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一带一路”大剧 淮南有无“角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一带一路”大剧 淮南有无“角色”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7/15 8:37: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我国国际外交舞台,一个正在上演的宏伟“大剧”,波澜壮阔,大气磅礴,激奋着国人,震撼着世界,这就是党中央高屋建瓴,运筹擘划的“新剧目”——“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新战略。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

       今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规划中,省会合肥被纳入“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范畴,成为节点城市。据报道,合肥市群情激奋,闻风而动,已提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新布局中的行动计划,使其成为合肥经济稳步增长的“新引擎”。淮南作为“合肥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正面临突破经济困境重围,谋求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转折,在这场“一带一路”大剧中,如何定位,有无角色;能否融入、扮何角色,非常值得深思。

      日前,笔者到我市科技型民营企业“白蓝集团”调研,闻知该企业负责人第二天要出国赴中东阿联酋国家的“贸易之都”迪拜考察,欲在当地投资设厂生产该企业的特色产品—淮南牛肉汤和粉丝。据说,这些特产在当地深受欢迎。这是我市科技型民营企业抢抓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发展的新机遇,“走出去”在国外开拓企业发展新天地的新动向。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市对外经济联系的企业先后达200多家,有实绩企业约80家左右,主要是对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资和援外项目;以对外出口贸易的成果最为显现:主要有化工产品、机电产品、金属制品、纺织产品、木制品、体育用品、文化用品、玻璃制品、农副产品、生物医药、食品等,涉及亚欧非、北美、拉美等6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淮南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外向度相比较低,因此,应该深化“合淮同城化”的内涵,与合肥相向而行,优势互补,既“同城又同步”。挟“煤电化大市”优势;对外承包火电、核电维修、化工、石油等工程总承包优势;为矿山生产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等优势,创新思路,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借船出海”,不失时机地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新布局,引导和支持我市国有、民营企业巩固深耕亚欧非传统市场,积极拓展金砖国家、东盟、南美、中东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这对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壮大非煤产业,提升对外形象,增强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后劲,有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张纯林)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