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昆
我是一个地理爱好者,非常喜爱收藏地图。只要有机会到外地我都会想方设法得到一张当地的地图,尤其是城市经贸交通旅游图,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城市风貌。书橱里数百张全国各地的城市地图,最多、也是我最珍爱的还是淮南地图,一共有十几多张。轻轻地、小心地翻开这些地图,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22年前。
那是1992年仲夏即将大学毕业之际,一位老乡得知我分配到淮南一大型央企工作就寄来一张“淮南交通风光图”,好让我这个从未来过淮南的新人按图索骥找到工作单位。这张图虽然不大,但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城市风貌跃然纸上,使我对陌生的淮南有了一个初步的好印象,我的不少同学看到后都很羡慕我能到这么漂亮的大城市工作。直到今天这张图依然是我收藏的众多淮南地图中最早也是最珍贵的一张,是她把我“引诱”到淮南,并且深深地爱上了她,再也不想分离。
从那以后,淮南地图只要有了新的版本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欣然拥有。22年来城市一天天在成长变化,每一次再版的地图都真实地记录着,不定期地将她定格。
就说地图的名称变化吧,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淮南交通风光图”到后来的“淮南市工商地图”、“淮南交通旅游图”,再到最新的“淮南经贸旅游交通图”,从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增加了旅游、商贸的经济文化功能,真实地折射着不同时代淮南人的观念和认识。
各个版本地图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市区图。22年来,特别是近些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因而地图更新得也快,几乎每年都有新图面世。随着“东进、南扩、西联、北拓”城市战略的确立,城区的框架逐渐拉开了。山南新区的规划和建设,突破了舜耕山的屏障,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了从原来的“山水平秋色,彩带串明珠”到“三山鼎立、三水环绕、三城互动”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城区道路从最初为数不多的几条主干道到今天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城区的扩张,尤其是2004年原长丰县七个乡镇整体划入淮南,扩大了淮南的市域范围,导致了淮南地图的形制由过去的横长形变成为近乎方形,规格也由最初的小巧玲珑变得越来越大气,纸张也越来越考究,图片也越来越精美了。最新版淮南地图,最引人注目的标识有已经开通的高铁淮南东站,有规划建设中的市区轻轨、商杭城际铁路以及合淮城际快速通道,还有孔李淮河大桥、淮上淮河大桥等过河通道,未来的城市内外交通多措并举,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真是令人期待。
再看相关文字简介,就可发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市域面积仅有2121平方公里,如今增加到2596平方公里;人口由160多万增加到245万,电话号码则由四位猛增到七位,公交线路那时只有十几条,今天已增加到四十多条,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均早已超过一百万……淮南俨然已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现代化大都市。
当然,地图上记载和体现的信息毕竟有限,淮南的一点一滴的变化早已都深深地印记在我的心里。我见证着淮南的变化,感受着淮南的变化,更期待着淮南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