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颂全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自然的轮回似乎已驶入慢车道,显得是那样的悄无声息。然而,这一切在我市山南新城区的建设工地上,则完全为另一种景象所颠覆!您看,偌大的山南,背山向阳,暖意融融,机声隆隆。升降机、吊装机充分施展空中技能;推土机、装载机,来去匆匆,忙活不停。一条条道路在伸展,一幢幢楼房在长高;一座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两型”新城区已是“邻家有女初长成”,亭亭玉立,姗姗而来!
这就是山南,淮南市的新城区。遥想当年,这里曾被人戏谑为长丰县的西伯利亚,可谓是山寒水瘦、人穷志短的不毛之地。同是一座舜耕山,山北林木茂盛,荫翳蔽日;山南荒山秃岭,千疮百孔。当地山民为了生计,毁林垦荒,开山炸石,生活徘徊于贫困线上。偶尔进城,也是三更起、四更行。阡陌小道,翻山越岭,十分艰辛!时代步入200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山南7个乡镇划归为淮南市管辖,为该市的成长预留了充分的空间。按照规划,到2020年,山南这一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省内一流,融山水林城为一体,集行政中心、科技文卫中心、最佳人居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于一身的现代化新城区。
大手笔必将赢得大发展。建设者们首先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拉开了山南新区大建设的序幕。
2006年2月16日,洞山隧道开工建设。这是一条连接新老城区的咽喉要道,也是山南地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基础性重点工程。该条隧道单洞净宽14.5米,双幅全长1823米,目前是安徽省最长的一条功能齐全的城市隧道。紧接着舜耕山禁采、三峰水泥厂搬迁、高压走廊绕道入地、路网水系等基础性前期工程相继展开。为尽早营造氛围,聚拢人气,淮南市政务中心、淮南二中先期开工。经过建设者们紧张施工,市政务中心的办公大楼率先崛起。2012年6月28日,市政务中心升旗仪式在中心楼前广场隆重举行。接着,淮南二中,这一淮南历史名校也于当年秋学期正式搬迁入住山南。
这一切,预示着山南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历史新起点,搭上了现代化的“和谐号”。
据不完全统计,山南这片古老的土地,由10年前不足3万人口,发展至眼下10万之众。管理范围,在三和镇13个村的基础上,又新增了13个居民小区。仅三和而言,全镇农业劳力就近务工转移就达两万之多,形成了一大批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原来的不足千元,一跃而为11418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达18655元。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园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山南共签约国内外知名企业118家。仅去年,就完成1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到位外资88.4亿元,实现地区财政总收入2.5亿元。
如果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当您登上舜耕峰顶,遥望南天,偌大山南就会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一簇簇楼宇破雾穿云,犹如仙阁;一条条道路穿插其中,宛若飘带;一道道水系静静流淌,波光旖旎;一行行树木,一片片绿洲。整个山南屋舍俨然,天然大气,实乃人间天堂!
前段时间,一位在东莞务工,家住山南淮河大道旁谢岗村民组谢姓小伙回乡探亲,就闹出一出笑话。小伙下了火车,从朋友处借了辆自行车,一路南下。不一会,即进入洞山隧道:抬眼望去,湛蓝的天空,繁星点点,凉风习习!怎么?刚刚还是晴天白日,瞬间即到了夜晚,难道是幻觉?疑惑间,小伙眼前曙光渐起,俄而豁然开朗,阳光明媚!展眼四顾,洁净的路旁,绿树成荫,繁花点缀,莺歌燕舞,似乎在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小伙心情愉悦,继续赶路。“唉——!老弟,哪儿去?”滋溜一声,一辆黑色奥迪停在身旁。小伙定睛一看:“这不是隔壁二黑哥么?”于是答道,“回家”。“回家?”二黑道:“这是横塘集”!“横塘集”?小伙知道,这是在他家南边足有二、三公里远的一个集贸市场。“唉,这都是路修得太好惹得祸”,小伙恍然大悟!他知道,他的确是路过家门而没入,居然来到了比家还要远的横塘集!想到孩提时期翻山越岭去山北的不易,心里却美美的,毫无“悔”意。“来,把自行车放入后备箱,”二黑爽快地说,“我们一块回家”。“好嘞!”奥迪屁股后边冒出一股白烟,轻松地驶去。
笑话,是由现实误导的;现实,是由人力创造的。如今山南地区“二黑式”的发家致富能人数不甚数,正吸引着大批外出务工小伙“雁归来”。
而今,每逢傍晚,当最后一抹晚霞掠过大地,山南地区,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华灯初起,远远望去,犹如满天星斗,更像九天银河,美轮美奂,人们仿若误入梦幻般的世界。这时,您可以看到:一对对老者携手漫步于花园小径;姑娘小媳妇翩翩起舞于小区广场;而那些天真烂漫的顽童竟脚踏滑板抑或穿着溜冰鞋,燕子般地穿梭迂回,有时一个斜刺,直插舞者行列,间或一个圆圈,立马站定!一切是那样的洒脱飘逸,随心所欲。这不禁让人们忆起柳亚子先生《浣溪沙》中所吟:“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良宵盛会喜空前”。这里,我还要说:改革开放大潮涌,寒冬腊月春意浓;千古沉睡处女地,热土一方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