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热爱淮南的N个理由 > 高塘湖畔有我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高塘湖畔有我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3/9 16:47: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王立丰

    乡情如茶,清香缕缕;乡情如酒,醉人心头。怀着对家乡浓浓的爱,畅游于淮南的山山水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会感到分外亲切。尤其是那烟波浩淼的高塘湖和那取名“魏嘴”的不大村落,更是令我钟情、流连。
    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正是那里的水土滋养着我的血液,丰润着我的肌肤,强健着我的筋骨。也正是那里长眠着我的祖先和我深爱着的母亲。这所有的一切难道还不能成为我眷恋它的理由吗?更何况那里还有着秀美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动人的故事呢!
    幼年的我过继给伯父,过着湖上捕鱼生活。记得伯父的船长有好几丈,是一艘双桅木帆船,每每启航作业,需要两个人捞起那沉重的大铁锚,扯起那厚实的白布帆。船侧风行驶,风正帆满,船速如箭。伯父、三叔脚踩船舷,手按鱼耙,整个身子几乎悬空,动作难度之大胜过杂技演员,竟能时时钩起鱼来而无坠落湖中之虞,真是让人惊叹!高塘湖水质极好,水产品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鱼有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鱼、幺鱼、鲶鱼、黑鱼、朱红鱼、黄斑鱼、甲鱼……虾有大河虾、二爪虾、白米虾、小草虾……蚌有大河漂、小水鼓、小米蚌、羊角巧……至于浅湖里的莲藕、菱角、芡实,更是争茂竞繁,葱茏片片。那时节伯父的船后艄拖着张开的线网,每次收拢都有数量可观的银鱼,银鱼长约寸许,通体透明晶莹,肉质细嫩鲜美,出水后用芝麻油搅拌,晒至金黄出口换取外汇。比银鱼大的无骨无鳞鱼名叫黄花鱼,每尾都在半尺长左右,其营养价值与银鱼不相上下。伯母常常将取出内脏的各钟活鱼扔在锅里以湖水烹制,或红烧、或白煮、或油炸、或清蒸。鱼吃腻了炒虾,偶尔也吃水煮大毛蟹。不过,野生的大毛蟹太金贵,虾又不能当饭吃,换口味的只能是河蚌。河蚌之肉当推能够孕育珍珠的大河漂为最佳。操刀剖开蚌壳,取出蚌肉。择去肠衣,以棒槌捶扁肉边,切成条状下锅,佐以红椒、老姜、蒜瓣、酱油红烧,汤滚撒些细粉丝,熟后装盘,色泽红亮,又辣又鲜,徽菜中透出湘菜、川菜的风味,实为美味佳肴。可它至今未能与我们淮南豆腐、牛肉汤并驾齐驱,怎不叫人憋屈?
    高塘湖不仅盛产鱼鳖虾蟹蚌、芡实莲藕菱,还流淌着许多扑朔迷离的传说故事。儿时于浅湖戏水常摸到古砖古瓦,那湖在远古时是不是一座城池由于地壳的运动才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呢?有人在湖北岸的沼泽地里捡到生满绿锈的箭头,祖父那一辈“自将磨洗认前朝”,说是唐代的罗成就是中此箭而殒命的。唐代的罗成究竟有没有到过这里呢?湖西的支流高塘涧旁有个龙腾窝,说是古时有巨龙由此腾飞,形成了这大片低洼之地,这显然是虚无缥缈的美好传说。在龙窝的北侧原有名刹高塘寺,不知毁于何时,如今尚有瓦砾可寻。寺周边有着地下古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任公社文化站长期间曾亲眼目睹农民兴修水利掘出一具木棺,棺内主人身化为水,黑色的乌纱帽、绣有图案的大红官袍、皂色的粉底官靴浮在上面。他又是哪代的官员呢?这诸多问题都有待考证。湖上最叫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莫过于新四军伏击日寇。侵略者自恃武器精良,耀武扬威。新四军凭借对地理环境的熟悉和老百姓的帮助,多次在高塘湖声东击西,打得小鬼子晕头转向。我的祖父就曾将一个强征民船且醉了酒的日本强盗推下湖心喂了王八。先辈们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赢得了光明的新中国,也赢得了湖畔人民崭新的生活。
    我是在到了入学年龄才回到父母身边的。务农的父母朴实勤劳,田园风光无限美好。家乡四季分明,各种农作物都适宜种植,仅麦就有小麦、大麦、燕麦、荞麦之分。豆的品种更多,如黄豆、青豆、豇豆、绿豆、红豆、黑豆、豌豆等。其它如稻、谷、玉米、高粱、山芋、土豆……若细细分来,都有好多名目。“红桃绿柳垂檐向”,精耕细作农活忙。早春二月,父亲便扛犁牵牛,翻地松土。母亲则随后点播浇水。我就读的高塘小学距家只有二华里,早早晚晚或节假日常随母亲去湖边的草滩上挖野菜、打猪草,远望丽日下的湖面白帆点点,近观绿草丛中的各色野花眨着眼睛,心中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麦收过后,高粱秀挺,老师带领我们去湖畔夏游,三三两两的伙伴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鉴赏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景。秋日的乡村色彩斑斓,庄稼即将成熟,人们热情洋溢。父亲常温一壶高粱老酒,炒几碟家常小菜,于家门前的田间地头,同几位叔叔邀清风明月“稻花香里说丰年”,透露出种田人的豪迈气概。我也常将父亲编制的虾笼以细竹固定在浅湖里捕捉肥虾。那虾笼设计得很是科学,未成年的虾即使误入也可出来,那年代的人从不将生物赶尽杀绝,好像很懂得“可持续发展”。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的家乡也成了禽鸟的家园。天鹅、灰鹤、白鹭、野鸭、张飞鸡、雉的歌舞轮番上演……到了冬季,朔风打着呼哨,天空彤云密布,翌日凌晨推窗一看:大地苍茫着素装,“千树万树梨花开”。于是,孩子们欢呼着去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一行行大雁鸣啼着从头顶掠过……
    如今,看到高塘湖面架起了桥梁,湖北岸兴建了淮南东站,市委、市政府南扩东进的蓝图逐步成为现实,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深情地爱着家乡淮南,我更深情地爱着高塘湖畔,因为落叶归根,我的根就在那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