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倾力推进申报省级森林县区
●今明两年的植树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光秃秃的石质山上新植了树苗,第二通道森林长廊沿线连片推进,高高的护坡石墙下还补种了爬山虎、蔷薇……临近清明,记者走进八公山,感受到伴随着盎然绿意的是一种勃勃生机。目前,全区已完成植树造林4304亩,相当于市里下达计划任务的三倍以上;今明两年2600亩的植树造林任务,也提前一年完成。
山林茂密,满目葱绿,是八公山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大的后发优势。其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34.17%。
八公山区并不满足,还要“跳起来摘桃子”。在描绘创森新蓝图时,这个区率先作出决定:积极申报省级森林县区,森林覆盖率突破35%。
春风拂动,站在更高起点再出发!今年,八公山领受的造林任务单是1400亩,但该区自我加压,暗暗将本地区的计划标杆加到3000亩,并将任务进行了分解,实行挂图作战和销账制。区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带头督促建设1个3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植树造林示范点。目前,6个造林示范点已全部落成。
“主攻石质山”,是绿色突破的关键。该区将可绿化的石质山和采石塘口作为拓展造林绿化空间的重点。今年已完成造林面积中,石质山造林几乎接近一半,并且分布点较多。
记者采访时发现,这个区希冀将石质山打造成成片造林绿化的重点。今春的石质山造林,尤为注重栽种质量,根据地情选好树种,力推集中连片,提高造林密度。
百家山,是紧邻二通道的一座石质山。顺着山坡望去,新植的侧柏、女贞、冬青林立,层层叠叠。这一地块,集中造林达到了300亩。据披露,百家山严格按照石质山造林技术导则,交给专业植树队伍作业。拉水车上不了山,就采取了“蚂蚁啃骨头”的办法,通过三级泵水,将水依次抬高送到山上浇灌苗木。
“覆盖二通道”,更能目睹集中成片造林的气势。八公山以东西部第二通道为重点,推进二通道森林长廊和两边绿化质量工程。
穿行在二通道八公山段,目光所及之处,沿线新绿成排连片。在山王镇示范段,通道两侧各建林带宽度达到了50米到100米,种植了大量的杨树、中山杉等。即使无成片地块的路段,也做到了见地植树,宜林则林。
见缝插绿,能绿则绿,更显一种力度。八公山区奋力做好“山、水、路、城、乡”这篇大文章。淮河大堤两侧森林长廊建设步伐正加快;以城市绿化和小游园建设为重点,新添一些城市森林景观;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四旁”植树同样有声有色。
见缝插绿,能绿则绿,更显一种深度。八公山人告诉记者,不能过分强调森林覆盖率,一定要注重生态效果、景观效果和社会效果。
不栽无主林!二通道两侧绿化带涉及农户较多,但面积却十分零星。该区由此被“逼”出了一种因地制宜的造林模式:首先实施土地流转,再统一植树,随后明确产权,明确规定5年后栽在谁家地块的林木归谁家所有。沿路苗林的成活率,由此也得到了保障。
创森,要植树更要管护。区、镇、村三级管护机制层层落实,实行包点包片、专人管护。目前,全区新栽植的苗木已全部浇水不止一遍,提高了树木成活率。
清明时节,已顺利交出一份创森成绩单的八公山区仍然绷紧工作节奏。记者采访的4月3日,这里正忙着用车子拉水给树苗浇灌;区农林水利局工作人员沿线清点新植树木的数量;第二天又有2000棵香樟、女贞,从外地运到闪冲村“安家”……
(记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