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 3月5日8版头条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柳文)3月1日,《淮南市城市管理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淮南市也成为我省首个颁布城市管理条例的城市,标志该市城市管理迈入了新阶段。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智慧城市”、华东地区第一个将“云计算”研究开发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淮南市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目标,依托数字化城管,实施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格”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据淮南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即通过视频监控、信息员采集和群众投诉举报等途径,将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按事、部件信息编码纳入管理系统平台;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得到信息后立即甄别、立案,根据工作责任,立即派遣至各区级城管指挥中心或相关专业部门进行处理;各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处理完毕后,向监督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指挥中心派信息采集员进行现场核查,获取办理结果,同时依据办理情况生成绩效评估数据,由此建立了“发现、处置、反馈、评价”的城市管理闭环运行流程。截至2月底,该市建立的数字城管系统已覆盖12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划分为120个责任网格,建设视频监控探头200个,为城管执法车辆和环卫作业车辆安装GPS系统106个,并引入专业的信息采集公司,配备了先进的信息采集设备。
通过数字城管系统,该市建立舆情信息收集机制,开通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网站、城管服务投诉热线电话,增加了短信投诉号码和电子投诉邮箱,扩大群众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的渠道,让群众有所呼、有所诉,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问题重复投诉、专业部门多头受理的问题,大大缩短处理的时间,提高了处置效率。2013年,该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共收到各类投诉2260件,工作人员对每件投诉都严格按照数字城管工作流程开展督办、核查、反馈,直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此举实现了市民与管理部门的良性互动,搭建了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服务民生的“大平台”。
淮南市的城市管理,现在已不再是城管一家的事,全市7个县区政府、3个管委会、40个市直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等50家单位,均已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实现从城管部门唱“独角戏”到多部门联奏“交响乐”的转变。为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和相互扯皮,该市刚颁布的《条例》借鉴南京、长沙等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明确了数字化城管中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初步形成“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的“大城管”格局。
【编后】
“数字城管”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淮南先行先试,颁布条例,用制度作保障,形成了“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格局,经验值得借鉴。同时,数字城管重“发现”,更要重“解决”,对此仍需作出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