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代理女儿”备年饭 农家汉子耍龙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代理女儿”备年饭 农家汉子耍龙灯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2/3 8:38:5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安徽日报 1月31日 1版

■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代理市长”、“代理会长”、“代理主席”……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代理头衔,可是有谁听说过“代理女儿”呢?而在马鞍山市花山区花果山社区就有这样几位巾帼志愿者在默默地孝敬着自己的“母亲”。

  1月30日,大年三十上午,花山区花果山社区托老所朱桂珍老人的屋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不是因为过节,是朱奶奶的“女儿”又来看她了,带来了精心为她准备的年夜饭。朱桂珍老人今年60岁,儿时被火烧伤,腿脚落下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一直住在花果山社区的托老所里。幸运的是,老人虽无儿无女,但时常会有“亲人”来看望,这就是她的“代理女儿”——16名来自花果山社区的巾帼志愿者。

  三年来,16个“代理女儿”每星期都会有一两个人去看老人,陪老人说话、运动、晒太阳,并带去水果、衣物等物品。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和肉圆子,一股暖流不禁涌向记者心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顿简单的年夜饭,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关怀!

  腊月二十八上午,记者来到广德县杨滩乡独树社区何海家,老远就闻到一股香味,转角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十分抢眼。抬头望去,阳台上挂满了腊肉、熏鱼。踏进厨房,何海的爱人正忙着卤猪头肉,9岁的儿子跑出跑进。 “年货都备好了,你看,这么多的腊肉、卤菜、糖果点心。”35岁的何海端出点心热情招呼着记者,像个孩子般溢出过年的快乐。看到村里同龄人都买了汽车,小何心痒了,这不,上个月他在县里报名学驾驶,缴了3000块钱学费,准备年后就去考理论。小何说,消费观念变了,年轻人都知道技能的重要性,多一项技术,多一条出路。“再做几年,说不定就能开个厂子了。 ”何海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除夕这天,记者来到阜南县新村镇天棚村返乡农民工胡海洋家时,客厅里坐满了从全国各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大家天南地北聊得很欢。中午时分,饭菜上桌,记者发现,这些经历过现代文明熏陶的农民工,从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到消费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农村以往过年亲朋聚会,主人不连拿几瓶酒不够大方,客人不喝醉是不给面子。这次不同了,不少人开车来的,大家更重视聚会的欢乐,不沾酒的多了。记者还观察到,饭桌上,回乡年轻人中急着谈婚论嫁的少了,勇于创业致富的多了。 “以往村里的年轻人像我这么大,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但我觉得,现在正是创业的好时候,打好基础,才能给孩子一个好未来。 ”胡海洋认真地告诉记者。

  鱼回长江客归家。 1月30日,大年三十,行走在宿松县城乡大地,耳边鞭炮声不断。午饭时间刚过,记者和宿松县委宣传部干部孙凯华一起,来到该县高岭乡文化站,老远就听见文化站的小楼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

  走进文化站院子里,几十号农家汉子正分成几队:有的一边喊着传统吉利的祝词,一边大力舞动着手中的龙灯;有的在锣鼓伴奏下,卖力地耍动狮子。 “这是今年最后一场彩排。年货让家属和儿子去办了。”刚刚从上海打工回来的社坛村农民熊绍龙一边抹着头上的汗,一边教记者舞龙灯,“龙灯到一户人家从开门到离开,一边舞龙,一边还有一套完整的调子。这些调子韵脚规整,语言通俗诙谐,多为吉祥祝福语”。

  排练了四个来回,记者和师傅们一样,头上早就冒出了汗。而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傍晚的夕阳下,乡村开始渐渐响起了年夜饭前的鞭炮声。这时,记者才和师傅们挥手告别。

  大年三十,顺着宽阔的水泥马路,记者来到我省最大的采煤沉陷安置区——凤台县凤凰湖新区,岳张集镇大公村搬迁安置户陈义俊边收拾着亮堂堂的屋子,边跟记者拉起了家常。“瞧,三室两厅,120多平方米,俺家5口在这宽敞房子里吃团圆饭,看春晚,多美。 ”炸四喜丸子,包饺子,贴春联,看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记者也帮忙张罗贴春联。 “‘燕喜新居春正暖,莺迁乔木日初长’,好对联,我摁住,大娘您看是不是正好。”“正好,一点儿不歪! ”60多岁的陈庭秀老人,笑着说,她以前在岳张集,房子开裂,成天提心吊胆,现在居住条件比起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岳张集镇党委书记王广学告诉记者,这次全镇近30000人搬迁安置,工作人员一户户走访,面对面地宣传,提供“心贴心”的服务,让搬迁群众“走得放心、搬得安心、住得舒心”,住得好了,这个马年春节分外祥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